《鹦鹉》

时间: 2025-01-08 00:58:32

堂上每云云,金笼久受恩。

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

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

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上每云云,金笼久受恩。
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
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
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

白话文翻译:

每次在堂上听到这样的谈论,心中便思念起恩情如金笼般深厚。
对那高山景致,我心中确有柔情,但面对主人却无言以对。
我的性情比孤独的鸾鸟更加清白,歌声也与那百舌鸟的喧闹截然不同。
如同走出云林,我应该欢喜地告别那朱红色的大门。

注释:

  • 云云:指谈论、说话的意思。
  • 金笼:象征着受到的恩惠和庇护。
  • 思山:思念高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孤鸾:比喻孤独而纯洁的鸟。
  • 百舌:指百舌鸟,形容喧闹的声音。
  • 朱门:指富贵人家,象征着繁华与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深受后世传颂。范仲淹的诗歌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鹦鹉》创作于范仲淹的仕途生涯之中,反映了他对仕途与个人情感的复杂感受。诗中通过鹦鹉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由渴望与对恩惠的感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鹦鹉》通过鹦鹉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中描绘了鹦鹉在金笼中所承受的恩惠与限制,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金笼象征着在权力与恩惠背后,所要承受的束缚。诗的前两句通过“云云”与“金笼”对比,突显了鹦鹉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感激主人给予的庇护,另一方面又因失去自由而感到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表现了鹦鹉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主人的无奈,尽管心中充满对山水的渴望,却只能默默承受。诗中提到的“孤鸾洁”与“百舌繁”则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情感,表达了鹦鹉的纯洁与外界的喧嚣,突显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清静的渴求。

最后一句“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更是表达了当鹦鹉走出朱门时,那份对自由的渴望与欢喜,似乎在暗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深思。整首诗通过鹦鹉的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对自由与恩惠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无法言说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堂上每云云:在厅堂上总是听到这些话,暗示着对话的内容可能与权力、恩惠有关。
  2. 金笼久受恩:长时间生活在金笼中,既感受到恩惠,亦感受到束缚。
  3. 思山诚有意:心中对山的思念,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4. 对主忍无言:面对主人,虽然有很多想说的话,却只能默默忍耐。
  5. 性比孤鸾洁:自认为比孤鸾更为纯洁,表达了内心的高洁情操。
  6. 声殊百舌繁:与喧闹的百舌鸟相比,自己的声音更显得独特与孤寂。
  7. 云林如一去:如同走出云林,暗示着向往自由的状态。
  8. 应喜谢朱门:应该高兴地告别奢华的朱门,意味着追求自由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金笼比喻恩惠,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 对比:孤鸾与百舌的对比,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清高。
  • 拟人:将鹦鹉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生活在束缚中的无奈。通过鹦鹉的视角,诗人反思了权力与恩惠的双重性,探讨了人在社会环境中所承受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笼:象征着保护与束缚,代表着权力与恩惠。
  2. 孤鸾:比喻孤独与高洁的品格,体现诗人的情操。
  3. 百舌:象征外界的喧闹与繁杂,形成强烈的对比。
  4. 云林:代表自由、自然的向往,诗人内心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笼”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权力与恩惠
    • C) 孤独
  2. “性比孤鸾洁”的意思是?

    • A) 自己比孤鸾更为喧闹
    • B) 自己的品德比孤鸾更加高洁
    • C) 自己对孤鸾的羡慕
  3. 诗人通过鹦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向往
    • B) 对财富的渴望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范仲淹《鹦鹉》王维《鸟鸣涧》:两者都通过鸟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但范仲淹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求,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