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天景佳,波清见佳虾。
望中何所好,溪女摘苹花。
浅浅犹可涉,素手花似雪。
隔港闻讴声,风来正相接。
白话文翻译:
二月的天气真好,水波清澈能见到美丽的虾。
远望中有什么好景呢,溪边的姑娘在采摘水边的花。
水浅得可以涉过,白皙的手如雪般洁白。
隔着小港听到歌声,微风吹来正好相接。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美好,形容事物的优雅或出色。
- 佳虾:美丽的虾,可能是指水中的生物。
- 溪女:溪边的女子,代表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
- 苹花:水边的植物花朵,象征自然的美丽。
- 素手:白皙的手,通常形容女性的柔美。
- 讴声:歌声,表示愉快的情绪。
- 隔港:隔着小港,指两岸的距离。
典故解析:
- “溪女摘苹花”: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合一的意境,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是宋代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二月是春天的开始,自然界复苏,生命力旺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一季节的美丽。
诗歌鉴赏:
《出溪》是一首描绘春天溪水边美好景象的古诗。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人们的欢愉。首句“二月天景佳”直接引入主题,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接下来的“波清见佳虾”则通过水的清澈和水中生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诗中通过“溪女摘苹花”这一形象,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溪边的女子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自然美的体现。她的“素手花似雪”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象征着春天的纯净和新生。
最后两句“隔港闻讴声,风来正相接”则通过听觉与触觉的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动景象,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这种意境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天景佳”:春天的二月,天气晴朗,景色宜人。
- “波清见佳虾”:水面清澈,可以看到美丽的虾,营造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 “望中何所好”:远望中有什么美好的景象呢?
- “溪女摘苹花”:溪边的女子正在采摘水边的花,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 “浅浅犹可涉”:水浅得可以涉过,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亲近。
- “素手花似雪”:女子的手白皙如雪,传达了柔美的形象。
- “隔港闻讴声”:隔着小港可以听到歌声,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与情趣。
- “风来正相接”:微风吹来,歌声与春风相互交融,形成美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手花似雪”,将女子的手比作雪,形象生动,突显美感。
- 拟人:通过“闻讴声”,赋予自然以人的特性,使得景象更具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月:象征春天的开始,代表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
- 溪女:代表青春与美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苹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富饶。
- 讴声:代表快乐与欢愉,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溪女摘苹花”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女子的劳作
- B) 自然与人的和谐
- C) 生活的艰辛
- D) 美丽的花朵
-
诗中提到的“波清见佳虾”中“佳虾”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景象
- B) 水中的虾
- C) 自然的奇观
- D) 生活的快乐
答案:
- C) 春天
- B) 自然与人的和谐
- B) 水中的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出溪》和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但《出溪》更具生动的生活气息,而《鹿柴》则更显静谧和深远。前者通过溪女的形象增添了人情味,后者则通过山水的描绘传达一种孤独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与赏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出溪》这首诗的意境、结构和情感,同时也能通过互动学习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