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草参差种,幽花逐旋移。
既添醒酒石,须着放生池。
春在年年好,山来处处奇。
吹箫吾不解,长啸却相宜。
白话文翻译:
香草错落有致地种植着,幽幽的花朵伴随微风轻轻摇曳。
既然增加了醒酒的美酒石,就应该在池塘里放生鱼儿。
春天年年都好,山水到处都显得奇妙。
我不懂得吹箫,但高声长啸倒是很合适。
注释:
- 香草:指芳香的草本植物,象征自然与清新。
- 幽花:隐秘的花朵,代表静谧与内敛之美。
- 醒酒石:一种能解酒的石头,象征清醒和理智。
- 放生池:放生鱼的池塘,寓意慈悲和善待生命。
- 春在年年好:春天的景象年年如故,象征生命的延续。
- 长啸:高声呼喊,表达一种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初营凤山》创作于周文璞隐居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初营凤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香草、幽花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开篇便以“香草参差种,幽花逐旋移”引入,生动地呈现出自然景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紧接着,诗人提到“既添醒酒石,须着放生池”,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暗示着一种人生态度: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也要想到生命的延续与保护。
“春在年年好,山来处处奇”则传达出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山水的奇特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最后一联“吹箫吾不解,长啸却相宜”,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尽管他不懂得吹箫,但高声长啸却是他对自然的真实表达,体现了自由与洒脱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草参差种:描绘了香草的种植错落有致,生动展现自然的美。
- 幽花逐旋移:幽静的花儿随风轻轻摇动,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既添醒酒石:引入醒酒的意象,暗示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
- 须着放生池:强调放生的善意,体现对生命的敬重。
- 春在年年好:春天的美好是年复一年,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延续。
- 山来处处奇:山水的奇特之处随处可见,表现出自然的神奇。
- 吹箫吾不解:诗人自谦,承认自己不懂音乐。
- 长啸却相宜:长啸是他对自然的真实表达,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草参差种,幽花逐旋移”,展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 比喻:将“醒酒石”和“放生池”引入生活哲学,深化了主题。
- 拟人:幽花的“逐旋移”,赋予了花儿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草:自然、清新,象征生命的力与美。
- 幽花:静谧、内敛,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醒酒石:理智与清醒,提醒人们享乐的同时要保持自省。
- 放生池:慈悲、善良,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
- 春:生机、希望,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 山:神秘与奇特,体现自然的壮丽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花”主要代表什么?
- A. 喜悦
- B. 静谧
- C. 生命
-
在诗中,诗人提到“放生池”的目的是?
- A. 饮水
- B. 善待生命
- C. 观赏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
- 《山居秋暝》:强调山水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风格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文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