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次韩春日郊行二首》

时间: 2025-01-17 08:37:33

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无数野花明。

杞苗荻笋肥应美,採掇何妨趁晚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色新晴一蘸青,隔溪无数野花明。
杞苗荻笋肥应美,採掇何妨趁晚烹。


白话文翻译:

山的颜色在晴空下显得格外鲜艳,溪水那边无数的野花绽放着光彩。杞苗和荻笋长势很好,正应当美味,何妨趁着傍晚采摘来烹饪呢?


注释:

  • 山色:山的颜色,描绘自然景色。
  • 新晴:刚刚放晴,指天气晴好的状态。
  • 一蘸青:像是用笔蘸取青色,形容山色鲜明。
  • 隔溪:指隔着一条小溪。
  • 无数:形容数量非常多。
  • 野花明:野花鲜艳明亮。
  • 杞苗:一种植物的幼苗,可以食用。
  • 荻笋:荻草的嫩芽,也可食用。
  • 肥应美:长得肥美,应该很好吃。
  • 採掇:采摘、采集。
  • 趁晚烹:趁着傍晚来烹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田园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诗人可能在某次春游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写下了这两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日郊游的美好景象,首句“山色新晴一蘸青”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春天清新明快的天空与山色,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随后的“隔溪无数野花明”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野花的绚丽与山色相映成趣,恰似春日的乐章。

第三、四句转而关注美食,提到“杞苗荻笋肥应美”,不仅展现了春天丰收的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结尾处提到“採掇何妨趁晚烹”,表现了随性的生活态度,既有对自然的珍惜,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传达了人对自然的感恩,展现了宋代文人清新脱俗的生活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色新晴一蘸青

    • 描述山色在晴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生动形象。
  2. 隔溪无数野花明

    • 表达了野花在阳光下的绚烂,增强了画面的活力。
  3. 杞苗荻笋肥应美

    • 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展现春天的丰饶。
  4. 採掇何妨趁晚烹

    •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强调随意和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蘸青”,将山色与墨水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 排比:使用“杞苗荻笋”展示丰收的场景。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野花:代表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生机。
  • 杞苗荻笋:象征春天的丰收与美味,体现人们对自然馈赠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之道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杞苗”和“荻笋”是指: A. 花卉
    B. 食物
    C. 树木
    D. 草药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田园生活
    B. 战争
    C. 离别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宁静和深邃的意境。
  • 李白的《庐山谣》则强调了壮丽的山水,表现出豪放的个性。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各有特色,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