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
时间: 2025-01-17 08:44: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篷暮舣湘江宿,坐见江豚起还伏。
忽然气作浪山来,一夜雨声如决渎。
凄凄寒气欲相侵,灯火青荧更向深。
床头有酒且径醉,免使万虑萦吾心。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时分,轻快的小船停泊在湘江边,坐着就能看到江豚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忽然间,山上吹来阵阵寒风,夜里听到雨声如同决口的洪水。凄凉的寒气想要侵袭过来,灯光微弱,愈发显得幽深。床头有酒,不如痛快地喝醉,以免让万千思虑萦绕在心头。
注释:
- 短篷: 指小船,篷布薄,便于航行。
- 舣: 停泊,停靠。
- 江豚: 江中的一种淡水哺乳动物,常出现在水面。
- 气作浪山来: 风起,山间的气流使得水面产生波浪。
- 决渎: 指水流急促,像是河堤决口一样。
- 凄凄: 形容寒冷、凄凉的样子。
- 青荧: 形容灯光微弱的样子。
- 万虑: 形容心中多种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季常,号云川,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经历南渡,生活在湘江一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宿于湘江之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伴随着细雨和寒风,表达了诗人在独自面对自然时的孤寂与思虑。社会动荡的背景使得诗人更加渴望平静的生活,酒成为他排遣烦恼的方式。
诗歌鉴赏:
《潇湘夜雨》以湘江的夜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在夜晚的船上,静静地听着雨声,伴随着江豚的起伏,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诗人的孤独。首联“短篷暮舣湘江宿”,即刻让人感受到诗人那种悠闲的状态;而随后的“坐见江豚起还伏”,则使得自然生灵的活泼与静谧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中间部分“忽然气作浪山来,一夜雨声如决渎”,突显了自然的变化无常,雨声如洪水般倾泻而下,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寒气的侵袭,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惆怅。最后两句“床头有酒且径醉,免使万虑萦吾心”,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和忧虑时的无奈与豁达,选择借酒浇愁,以逃避现实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及自我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孤独中寻求解脱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篷暮舣湘江宿:傍晚时分,小船在湘江边停泊。
- 坐见江豚起还伏:静坐船上,看见江豚在水面上时起时伏。
- 忽然气作浪山来:突然间,山间冷风吹来,水面泛起涟漪。
- 一夜雨声如决渎:整夜听到雨声,像是河堤决口般的急促。
- 凄凄寒气欲相侵:凄凉的寒气想要渗透过来。
- 灯火青荧更向深:微弱的灯光愈加显得幽暗。
- 床头有酒且径醉:床头有酒,不如痛快地喝醉。
- 免使万虑萦吾心:以免让心中无数的忧虑缠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起还伏”与“作浪山”,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比喻:将雨声比作“决渎”,形象生动地表现雨声的急促与凶猛。
- 拟人:将寒气描述为“欲相侵”,使得自然有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湘江夜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孤独与心灵烦恼的反思。以酒作为解忧的方式,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江: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归属感。
- 江豚: 代表自然生灵的活泼,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雨声: 体现出夜的凄凉与内心的烦恼。
- 灯火: 代表孤独的心境,微弱的光亮映衬出深沉的思索。
- 酒: 象征放纵与解脱,是诗人对抗烦恼的手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豚”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淡水哺乳动物
D. 一种鸟 -
“床头有酒且径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失望
B. 绝望
C. 豁达
D. 悲伤 -
诗的意境主要是描绘的哪个季节的夜晚?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C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与王之道的《潇湘夜雨》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感受,然而李清照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与情感的抒发。而王之道则融入了酒与孤独的主题,展现出一种更为豁达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