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

时间: 2025-01-17 08:32:38

夫子文章仆命骚,高标宁若岁寒凋。

惯看雄辩朝挥尘,想见清吟放度韶。

老去荷君频折简,时来容我尚同寮。

区区长倩何为者,不乐平原意本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夫子文章仆命骚,高标宁若岁寒凋。
惯看雄辩朝挥尘,想见清吟放度韶。
老去荷君频折简,时来容我尚同寮。
区区长倩何为者,不乐平原意本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和对文人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孔子的文章和才华如同竹子般高洁,不会因年岁而凋零。作者习惯于听闻雄辩的言辞,想象着清雅的吟唱在悠扬的韶乐中飘荡。虽然年岁渐长,但仍希望能与君子共同探讨诗文。最后,诗人自问,自己为何要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心中却没有对当朝的满足感。

注释:

  • 夫子:指孔子,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仆命:指自己的命运和职业。
  • :指《离骚》,这是屈原所作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
  • 高标:指高尚的品德和志向。
  • 岁寒凋:比喻在逆境中仍然保持高洁的品质。
  • 雄辩:指雄浑而有力的辩论。
  • 清吟:指清雅的吟唱。
  • :指韶乐,古代的一种音乐。
  • 荷君:意为承载君子的期望。
  • 同寮:指同住一处的朋友,意在强调友情和志同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出对自然、竹子等元素的喜爱。其作品风格清新,充满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文人学士追求理想与人格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竹这种象征高洁的植物的喜爱。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开篇即以“夫子”引入,彰显了对孔子的敬仰,暗示着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和不屈,诗人通过“岁寒凋”这一比喻,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品德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惯看雄辩朝挥尘”,展现出对世俗辩论的厌倦,诗人更希望能在清雅的吟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友人的期望与共鸣愈加强烈,渴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探讨诗文,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区区长倩何为者,不乐平原意本朝”,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困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质问自己为何要在平平常常中追寻卓越,指向了对当代生活的不满。这种情感的传达,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夫子文章仆命骚:开篇以“夫子”指孔子,表达对其才华的钦佩,强调文章的重要性。
  2. 高标宁若岁寒凋:比喻高尚品德不随时间而减退。
  3. 惯看雄辩朝挥尘:对雄辩的审美疲劳,暗示世俗的浮华。
  4. 想见清吟放度韶:向往清雅的吟唱,想象与友人共度韶乐时光。
  5. 老去荷君频折简:随着年龄的增长,仍希望能与君子交流。
  6. 时来容我尚同寮: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生活。
  7. 区区长倩何为者:质问自己为何要在普通中追求超越。
  8. 不乐平原意本朝: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孔子比作竹子,强调其高洁品德。
  • 对仗:如“老去荷君频折简”与“时来容我尚同寮”,展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对文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代表文人高尚的品德。
  • 夫子:象征智慧与理想,代表传统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之道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老子
  2. “岁寒凋”比喻的是?

    • A. 衰老
    • B. 高洁的品质
    • C. 竹子的生长
  3. 诗中提到的“清吟”指的是什么?

    • A. 嘈杂的辩论
    • B. 清雅的吟唱
    • C. 忙碌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王维的竹子意象:王之道在竹中寄托文人情怀,而王维则更多展示竹子的自然美与宁静,二者虽同为竹子,却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