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观秉仲家月桂
月桂花上雨,春归一凭栏。
东西南北客,更得几回看。
红衿映肉色,薄暮无乃寒。
园中如许梅,独觉赋诗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观赏月桂花的场景。雨水打在月桂花上,春天已经悄然归来,我倚靠着栏杆,心中感慨万千。无论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究竟能再来几次呢?红色的衣衫映衬着肌肤的颜色,傍晚的时分显得有些寒冷。园中如此美丽的梅花,唯独我觉得写诗变得困难重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桂: 桂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香。
- 凭栏: 倚靠在栏杆上,通常用来表达思考或眺望。
- 红衿: 红色衣襟,指穿着红色衣服的人。
- 肉色: 指皮肤的颜色。
- 薄暮: 傍晚时分。
- 赋诗: 写诗的意思。
典故解析:
- 月桂: 在中国文化中,桂花常常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 春归: 诗中提到春天的归来,隐含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谋,号澄江,宋代诗人,因其作品清新脱俗,常被誉为“江南才子”。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雨时节,诗人于友人家中观赏月桂花,感慨人生旅途与时光流逝。正值春天,诗人借花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雨中观秉仲家月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月桂花的美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开头“月桂花上雨,春归一凭栏”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引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春天的到来是生命的象征,然而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内心却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接下来的“东西南北客,更得几回看”,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和客人的思念,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红衿映肉色”一句,将人物的形象与自然景色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薄暮无乃寒”则让人感受到傍晚的清冷,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基调。最后一句“园中如许梅,独觉赋诗难”揭示了诗人面对美景却难以表达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桂花上雨: 描绘春雨洒落在月桂花上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生动的感觉。
- 春归一凭栏: 表达诗人倚靠栏杆,回味春天的到来,蕴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东西南北客: 暗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生活中遇见的各种人。
- 更得几回看: 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红衿映肉色: 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人物的生动形象。
- 薄暮无乃寒: 表达傍晚的寒冷,象征着人生的孤独。
- 园中如许梅: 诗人赞美园中的梅花,反映其对美的欣赏。
- 独觉赋诗难: 最后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感到写诗的困难,隐含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月桂花上雨”,将自然景象与雨水结合,形成生动形象。
- 对仗: “东西南北客”与“更得几回看”形成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在描述梅花时,赋予其生命,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中月桂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桂: 象征着高洁与团圆。
- 春雨: 代表生命的复苏与温暖。
- 红衿: 代表青春与美好。
- 梅花: 象征坚韧与高尚。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桃花
- B. 月桂
- C. 梅花
-
诗人倚靠在哪里思考?
- A. 桥上
- B. 树下
- C. 栏杆上
-
诗中“薄暮无乃寒”表达了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舒适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 李白在月下饮酒,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
- 《春夜喜雨》: 杜甫描绘春雨的滋润,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希望。
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关注生活的现实与自然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