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台州瑞岩高原禅师住灵隐》
时间: 2025-01-19 18:1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出在高原,源深到冷泉。
饮者秃却舌,嗅者鼻孔穿。
口鼻两俱丧,妙用绝正偏。
侧耳与招手,听猿同呼猿。
藤萝影里石磊磊,双涧合流波涟涟。
两来北来脚下过,欲知冷暖待驴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原的水源,从高处流出,泉水清凉深邃。饮水的人舌头因寒冷而失去知觉,闻香的人鼻子也被刺穿。口鼻都失去了功能,奇妙的作用反而偏离了常规。侧耳倾听并招手,听到猿猴的呼叫声。藤萝的影子下,石头重重叠叠,双涧汇流成波纹荡漾。两条水流从北方经过脚下,想要知道冷热的变化,要等到驴年的到来。
注释
- 瑞岩高原:指代诗人所处的高原地带。
- 秃却舌:形容饮水之后舌头感到麻木。
- 鼻孔穿:形容闻到刺鼻气味后鼻子受刺激的样子。
- 妙用绝正偏:指口鼻的功能因寒冷而失效。
- 招手:意为呼唤或引导。
- 涧:山间的小河或溪流。
- 驴年:古代对时间的描述,指代未来的某个时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梵琮,宋代高僧,以其高深的禅理和诗歌闻名。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充满禅意。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游历高原之际,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借以表达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和对禅理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高原的清新与纯净。诗人以水源的高出与深邃,引发对生命本源的思考。饮水者与嗅香者的感受,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娇弱。诗中“口鼻两俱丧”一语,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在暗示即便人类再聪明,也无法完全掌控自然的力量。而“侧耳与招手,听猿同呼猿”,则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同时,诗中的藤萝与石头、双涧合流的描绘,使得整个高原的景象生动而立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句“欲知冷暖待驴年”则以幽默的方式结束,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出在高原,源深到冷泉:描绘高原的水流从高处奔涌而出,泉水深邃而清凉,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 饮者秃却舌,嗅者鼻孔穿:饮水的人因寒冷而失去感觉,闻香的人也受到了刺激,表现出自然的强烈影响。
- 口鼻两俱丧,妙用绝正偏:口鼻的功能失效,言外之意是人对自然的无奈。
- 侧耳与招手,听猿同呼猿:人与自然的交流,表现出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
- 藤萝影里石磊磊,双涧合流波涟涟:生动描绘了高原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两来北来脚下过,欲知冷暖待驴年:时间的流逝与自然变化的关系,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源比作生命的起点。
- 拟人:让自然元素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如“饮者”和“嗅者”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既有对自然威力的敬畏,也包含对生命深刻的思考。诗人以高原的水源为切入点,反映出生命的源泉与人类的渺小,体现了一种禅意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清净,是诗中重要的意象。
- 猿:代表自然的生灵,体现人与自然的关联。
- 藤萝与石头:构成自然景观,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饮者秃却舌”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 A. 感到温暖
- B. 感到麻木
- C. 感到快乐
- D. 感到饥饿
-
“欲知冷暖待驴年”中的“驴年”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未来的某个时刻
- C. 过去的某个时刻
- D. 一种季节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释梵琮的作品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与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