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和清真)》

时间: 2025-01-17 10:22:00

大堤直。

袅袅游云蘸碧。

兰舟上,曾记那回,拂粉涂黄弄春色。

施颦托倾国。

金缕尊前劝客。

阳台路,烟树万重,空有相思寄鱼尺。

飘零欢萍迹。

自懒展罗衾,羞对瑶席。

折钗分镜盟难食。

看桃叶迎笑,柳枝垂结。

萋萋芳草暗水驿。

肠断画阑北。

寒恻。

泪痕积。

想柱雁尘侵,笼羽声寂。

天涯流水情何极,悲沈约宽带,马融怨笛。

那堪灯幌,听夜雨,镇暗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陵王(和清真)
作者: 叶隆礼〔宋代〕

大堤直。袅袅游云蘸碧。兰舟上,曾记那回,拂粉涂黄弄春色。
施颦托倾国。金缕尊前劝客。阳台路,烟树万重,空有相思寄鱼尺。
飘零欢萍迹。自懒展罗衾,羞对瑶席。折钗分镜盟难食。
看桃叶迎笑,柳枝垂结。萋萋芳草暗水驿。肠断画阑北。
寒恻。泪痕积。想柱雁尘侵,笼羽声寂。
天涯流水情何极,悲沈约宽带,马融怨笛。
那堪灯幌,听夜雨,镇暗滴。

白话文翻译

大堤笔直,轻轻飘荡的云彩映在碧水中。在兰舟上,曾经记得那次,轻拂面颊的春风涂抹了粉色与黄色。
她的眉眼如花,仿佛能倾国倾城。在金缕的酒杯前劝我饮酒。阳台的路上,烟雾缭绕的树木千重万叠,我空有相思,却只能寄托在短短的鱼尺之上。
那漂泊的欢愉如浮萍般无定。我懒于展开罗衾,羞于面对那瑶席。折断钗子再分镜,誓言难以实现。
看那桃叶迎风微笑,柳枝低垂交缠。郁郁葱葱的芳草掩映在水驿旁,肠断于画阑的北侧。
寒意袭来,泪痕满面。想起那孤雁在尘埃中飞过,笼罩在寂静的羽声里。
天涯的流水,情何以极,悲伤如沈约那宽带,令人怨恨马融的笛声。
怎么能忍受这灯下的烛光,听着夜雨,滴滴答答于黑暗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袅袅:细微轻柔的样子,形容云彩轻盈飘动。
  • 兰舟:指兰花装饰的小船。
  • 施颦:施:表现;颦:皱眉,指美人的愁苦表情。
  • 鱼尺:古代用来量鱼的尺子,这里比喻相思无计可寄。
  • 罗衾:薄如罗的被子。
  • 瑶席:华丽的席子,通常用于形容美好的宴席。
  • 桃叶柳枝:象征春天与爱情的意象。

典故解析
“沈约宽带”指的是南朝诗人沈约,他的作品多表达离愁别绪;“马融怨笛”提及汉代的马融,意在表达音乐的悲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隆礼,字仲华,号南海,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国事不安,诗人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国家的忧愁与家国情怀。

诗歌鉴赏

《兰陵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思考。开头以“袅袅游云”引入,描绘出一个清新优雅的自然场景,使人想到春日里轻盈的云彩与碧水交融的美好画面。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绪逐渐转向忧伤。诗人以“相思寄鱼尺”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无奈与寄托,情感的深邃与苦闷得以传达。

诗中频繁使用自然意象,如“桃叶”、“柳枝”、“芳草”等,营造出浓郁的春意,同时这些意象又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特别是“肠断画阑北”,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最后,夜雨声与灯下的烛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渗透出一种孤独而无助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堤直”: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
  • “曾记那回,拂粉涂黄弄春色”: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
  • “施颦托倾国”:美人皱眉,愁苦的情感。
  • “空有相思寄鱼尺”:无奈的相思之情,寄托无门。
  • “寒恻,泪痕积”:愁苦与泪水交织,情感愈发沉重。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将自然景色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思考,情感复杂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由与飘渺,象征着诗人的思绪与回忆。
  • :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桃叶、柳枝:春天的象征,寄托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相思寄鱼尺”中的“鱼尺”象征什么?
    A. 渔具
    B. 相思无计可寄
    C. 诗人的职业

  2. “寒恻,泪痕积”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李清照
  • 《临江仙》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虞美人》相比较,两者都表现出离愁别绪,但李清照更为细腻,而叶隆礼的表达则显得更为宽广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话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