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寿李公谨同知)》
时间: 2025-01-04 07:20: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寿李公谨同知)
我误留公住。看人间犹是重阳,满城风雨。父老棠阴携孺子,记得元宵歌舞。但稽首乌乌无语。我有桓筝千年恨,为谢公目送还云抚。公不乐,尚何苦。吾侬心事凭谁诉。有谁知闭户穷愁,欲从之去。闻道明朝生申也,满酌一杯螺浦。又知复明年何处。天若有情西江者,便使君骢马来当路。香瓣起,胜金缕。
白话文翻译:
我误留住了您。看这人间,依然是重阳节,满城风雨交加。老人们在棠树的阴影下带着孩子,想起了元宵时的歌舞盛况。可是我却无话可说,只能默默地苦等。我有千年的恨意,如同桓筝的悲鸣,为了送别您而感伤。您若不快乐,又为何要苦恼呢?我的心事又能向谁倾诉呢?又有谁知道我闭门独处的愁苦,想要逃离这种境况。听说明天您要出行,酒杯满酌于螺浦。明年又将在何处相遇?如果天若有情,西江水会让您的骢马在路上相遇。香瓣飞起,胜过金缕的美丽。
注释:
- 公:指李公谨,即诗中所提到的“李公”,是诗人刘辰翁的朋友。
- 重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
- 棠阴:指棠树的阴影,带有宁静的意境。
- 桓筝:古代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
- 螺浦:指一处饮酒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伟,号清溪,南宋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金缕曲》写于李公谨即将离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相遇的期待。其间夹杂着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浓厚的惆怅与不舍。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重阳节的风雨、棠阴下的孩童、桓筝的千年恨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写,诗人不仅营造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诗中关于“香瓣起,胜金缕”的描写,旨在突出友谊的美好与珍贵,表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诗人在表达对李公谨的祝福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人与事。
整首词融汇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既有对友人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使其在情感上更具深度和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误留公住:诗人因缘故留住李公,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
- 看人间犹是重阳:重阳节在即,象征着长寿与团圆。
- 满城风雨:暗示离别时的心情复杂,外界环境也映衬心情的沉重。
- 父老棠阴携孺子:展现了生活的平常与温馨,象征着旧时光的美好。
- 我有桓筝千年恨:以乐器象征自己内心的深厚情感与遗憾。
- 公不乐,尚何苦:反问对方,若不快乐又何必自我折磨。
- 吾侬心事凭谁诉: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桓筝千年恨”,用音乐比喻情感。
- 对仗:如“满城风雨”与“父老棠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天若有情”,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之美,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长寿与团圆。
- 棠阴:象征宁静与温馨的生活场景。
- 桓筝:表达内心的情感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元宵节 -
“我有桓筝千年恨”中的“桓筝”代表: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卉
C. 一种饮品 -
诗人对李公谨的感情是: A. 欢喜
B. 依恋
C. 冷漠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对比刘辰翁的《金缕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哀愁,但前者更倾向于对友谊的深情,后者则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脆弱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辰翁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