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其二 小水细通池》
时间: 2025-01-19 21:26: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其二 小水细通池
作者:刘辰翁 〔宋代〕
小小回堤水,花阴寸步随。
细难为灌圃,长是曲通池。
乳窦仍从出,云根触处滋。
又添晴滴沥,欲涨碧涟漪。
新绿常如雨,流红未见诗。
昆明鲸背浅,尽日絮沟迟。
白话文翻译
小小的回堤水,花影随着水面轻轻波动。
水流细小,难以灌溉园圃,却是蜿蜒而通的池塘。
水流从乳汁般的源头涌出,云根的地方滋养着万物。
又添阳光的滴水,仿佛要涨起碧绿的涟漪。
新绿常如细雨滋润,流动的花红却未见诗句。
昆明的浅水如鲸背,整日漂浮的柳絮缓慢而迟缓。
注释
- 小小回堤水:指小水流回绕堤岸,形容水流细小。
- 花阴:花的阴影,指花木所投下的阴影。
- 寸步随:形容花影随水而动,极为细腻。
- 灌圃:灌溉园圃,意指浇灌农田。
- 乳窦:乳汁的源头,形容水源清新。
- 云根:云的根部,指水源滋养的地方。
- 碧涟漪:清澈的水面波动。
- 流红:指花瓣的颜色流动;未见诗:未见诗意的流露。
- 昆明鲸背:昆明湖水面如鲸的背部,形容水面平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活在宋代,字子惺,号静轩,世称“刘静轩”。他的诗歌以细腻、清新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景的细致观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小水流、花影等细节,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歌鉴赏
《春景 其二 小水细通池》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作,诗中展现出细腻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敏感的心灵。诗开篇以小水流回绕堤岸为引,细水流淌,描绘出春天的宁静与恬淡。水面上花影摇曳,与水的细腻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水流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
诗中“细难为灌圃,长是曲通池”,不仅描绘了水流的特征,也暗示了自然的无常与变化。诗人通过对细水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后面的“乳窦仍从出,云根触处滋”,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水流如乳汁般滋养着万物,传达出春天的丰盈与希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中的“新绿常如雨,流红未见诗”,更是引发读者对美与诗意的思考,暗示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小回堤水:描绘细小的水流,突显春天的生机。
- 花阴寸步随:水面上花影随之而动,传达出春天的温柔。
- 细难为灌圃:水流细小,难以灌溉,反映出自然条件的限制。
- 长是曲通池:水流蜿蜒而通,展现自然的灵动。
- 乳窦仍从出:水源清新,如乳汁般滋养万物。
- 云根触处滋:春天滋润的源头,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又添晴滴沥:阳光洒落,水面波动,营造出春日的氛围。
- 欲涨碧涟漪:水面波动,似乎要涨起涟漪,表现出春天的活力。
- 新绿常如雨:新绿的颜色如细雨般滋润大地,展现春天的生机。
- 流红未见诗:流动的花色未见诗句,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 昆明鲸背浅:昆明湖面平静如鲸背,展现出春日的宁静。
- 尽日絮沟迟:柳絮漂浮,缓慢而迟缓,传达出春日的悠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乳汁,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拟人:花影随水而动,赋予自然以生命,体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
- 对仗:如“新绿常如雨,流红未见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水:象征细腻与温柔。
- 花阴: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曲通池: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灵动。
- 乳窦: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滋养。
- 碧涟漪:象征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小水”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细小的水流
- B) 大河
- C) 雨水
- D) 湖泊
-
“花阴寸步随”中的“寸步”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高度
- B) 花的影子
- C) 水的流动
- D) 诗的长度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热爱
- B) 对夏天的描写
- C) 对冬天的思考
- D) 对秋天的怀念
答案:
- A) 细小的水流
- B) 花的影子
- A) 对春天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与王维的自然描写,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刘辰翁的细腻与王维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而刘辰翁则通过细水和花阴,呈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