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告春亭
作者: 朱翌 〔宋代〕
竟日成清坐,因行或抚松。
墙阴连曲浪,木杪涌奇峰。
要路看公等,闲乡属我侬。
未春花已尽,春到若为容。
白话文翻译:
整天静坐于此,偶尔走动或抚摩松树。
墙阴下连接着蜿蜒的波浪,树梢上涌现出奇特的山峰。
在要道上我看到你们,闲适的乡村则归我所享。
春天的花儿尚未开放,春天来临时又何以展现它的容颜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竟日:整天。
- 清坐:清静地坐着。
- 抚松:抚摸松树。
- 墙阴:墙的阴影处。
- 曲浪:波浪蜿蜒流动。
- 木杪:树的顶端。
- 奇峰:奇特的山峰。
- 要路:主要的道路。
- 公等:你们(指朋友或同伴)。
- 闲乡:安静的乡村。
- 我侬:我这个人。
- 未春花已尽:春天的花还未开放就已经凋谢。
- 春到若为容:春天来临时,花儿又将如何展现它的美丽呢?
典故解析: 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整体意境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字子昂,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朱翌的诗风清新脱俗,善用意象,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告春亭》创作于春季,作者在亭中静坐,感受自然之美,思考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短暂。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告春亭》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亭子里静坐,享受着清静的时光,同时又感受到春天的迟缓与花期的短暂。全诗的意境清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竟日成清坐”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沉静思索,享受着与松树的亲密接触。接下来的两句“墙阴连曲浪,木杪涌奇峰”则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春日的自然风光,墙阴处的波浪与树梢的奇峰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要路看公等,闲乡属我侬”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眷念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虽然在繁忙的道路上能见到朋友,但心中对闲适乡村的向往更加强烈。
最后两句“未春花已尽,春到若为容”则是全诗的感慨所在,春天的花朵尚未开放就已凋谢,仿佛在问:春天来临时,花儿又将如何展示它的美丽呢?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是对人生短暂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竟日成清坐”:整天静坐,感受清静的环境。
- “因行或抚松”:偶尔走动,或抚摸松树,表现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
- “墙阴连曲浪”:墙的阴影与蜿蜒的波浪相连,描绘出自然景象。
- “木杪涌奇峰”:树顶涌现出奇特的山峰,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
- “要路看公等”:在主要的道路上看见朋友,增添了人际交往的温暖。
- “闲乡属我侬”:闲适的乡村生活属于我,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未春花已尽”:花儿尚未开放就已凋谢,暗示生命的短暂。
- “春到若为容”:春天来时花儿如何展现,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疑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春到若为容”使春天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春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墙阴、曲浪、奇峰:描绘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竟日成清坐”的意思是: A. 整天坐在清水边
B. 整天静坐于此
C. 整天在山上
D. 整天在花丛中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期待与渴望
B. 冷漠与无情
C. 恐惧与逃避
D. 迷茫与无助 -
“未春花已尽,春到若为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悦
B. 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自然的无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比较朱翌的《告春亭》和王维的《鸟鸣涧》,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朱翌更侧重于春天的期待与人生的感慨,而王维则通过鸟鸣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各类诗词解析网站及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