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知己入翰林》

时间: 2025-01-04 06:30:09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知己入翰林
作者: 贯休 〔唐代〕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白话文翻译:

听说我的知己被选入翰林,
那天马的头就像鸟儿,瞬间飞遍四方。
南方的金子像椹果,放在火中却不见火焰。
我与两位名士交往,立刻被任命在皇帝的左右。
凤的姿态已经出现于世,天意将重任托付于我。
奇妙的是子渊的赞颂,既无所求,也无所谓。

注释:

字词注释:

  1. 天骥:天马,指一种神话中的马,象征才华横溢者。
  2. 倏忽:瞬间,形容速度极快。
  3. 南金:指南方的金子,可能暗指珍贵之物。
  4. 子渊: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士人或诗人,可能是李白的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天骥”与“凤姿”,均为古代文人对人才的比喻,象征着卓越的才华和高贵的品格。“子渊颂”可能指的是对某种高尚品质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知己的崇敬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公元830-912年),唐代诗人,字宗之,号弘觉。贯休生活在唐朝中后期,曾任官职,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与人生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贯休得知朋友入翰林的消息,表达了对知己的祝贺与欣喜,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知己入翰林的欣喜与自豪,同时也反映出对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开头以“天骥头似鸟”比喻知己的才华,使人联想到其无与伦比的能力与潜力;接着“南金色如椹”,则以金色的珍贵象征知己的价值。接下来的“吾交二名士”,显示了作者与名士交往的自豪感,并通过与帝王的亲近,反映出一种权力与荣耀的结合。

整体来看,贯休的诗歌不仅仅是在表达对朋友的祝贺,更是在探讨人与命运、人与社会的关系。诗中的“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责任感,说明了他对自己处境的反思。最后通过“奇哉子渊颂”,将个人的成就与历史的长河相结合,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骥头似鸟:比喻知己的才华如同天马,具有飞翔四方的能力。
  2. 倏忽四天下:形容知己的才华迅速传播,影响深远。
  3. 南金色如椹:南方的金子如椹果般珍贵,暗指知己的价值。
  4. 入火不见火:象征知己的平和与内敛,表面上平静无波。
  5. 吾交二名士:作者与两位名士的交往,展现了人脉与声望。
  6. 遽立于帝左:迅速被任命为皇帝的左右,象征权力与地位。
  7. 凤姿既出世:凤的姿态已在世上显露,寓意出众的人才。
  8. 天意嘱在我:天命将重任托付于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9. 奇哉子渊颂:感慨子渊的赞美,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骥”与“凤姿”,采用比喻手法来表现人的才华。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己入翰林的祝贺与自豪,同时也对命运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友情、才华与命运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天骥:象征卓越的人才与非凡的能力。
  2. 南金:代表珍贵的友谊与价值。
  3. 凤姿:高贵与出众的象征,寓意优秀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贯休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答案:B

  2. 诗中“天骥”象征什么?
    A. 一种动物
    B. 杰出的人才
    C. 传说中的神话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子渊”可能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诗人的朋友
    C. 历史上著名的士人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月夜忆舍弟》——杜甫
  2.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闻知己入翰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朋的思念,但贯休更侧重于对知己成就的欣喜,而杜甫则流露出对兄弟的深切思念与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贯休诗集》
  3.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贯休的《闻知己入翰林》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