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蒙赴举》

时间: 2025-01-04 06:16:22

年年屈复屈,惆怅曲江湄。

自古身荣者,多非年少时。

空囊投刺远,大雪入关迟。

来岁还公道,平人不用疑。

意思解释

送叶蒙赴举

作者:贯休〔唐代〕

原文展示

年年屈复屈,惆怅曲江湄。
自古身荣者,多非年少时。
空囊投刺远,大雪入关迟。
来岁还公道,平人不用疑。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屈身于科举考试,心中惆怅在曲江边。
自古以来,身处荣华之人,多数不是年轻时。
空着囊袋远投笔试,北方大雪还迟迟不来。
明年再回归正道,普通人不必怀疑。

注释

  • 屈复屈:屈身、屈服,这里指为了科举而不断地参加考试。
  •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失落。
  • 曲江:指的是曲江河,古时文人雅士常在此游玩吟咏。
  • 身荣者:身处荣华富贵的人。
  • 空囊:空着的书囊,象征未能中举。
  • 投刺远:投笔去参加远游的科举考试。
  • 大雪入关迟:形容北方的严寒来得晚,暗指前途的艰难。
  • 公道:指正道、正当的途径。
  • 平人:普通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字宗之,号天台,唐代诗人,精于诗歌,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际,许多年轻人为了科举而奔波。诗人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的《送叶蒙赴举》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反映了科举考试的艰辛与无奈。诗的开头“年年屈复屈”,表达了诗人对科举的执着与屈从。曲江作为一个文化象征地点,承载了文人雅士的梦与愁,诗人心中的惆怅与对前途的迷茫,透过“曲江湄”这一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自古身荣者,多非年少时”,则揭示了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时间的积累与经历的洗礼。许多人的辉煌往往并非出自年轻时的轻狂,而是岁月的沉淀。诗人在此不仅仅是为友人送行,更是在反思自身的处境与理想。

“空囊投刺远”则引发了对未来的焦虑,诗人用“空囊”暗示自己的无奈和未能实现的理想,而“大雪入关迟”则用意象渲染出旅途的艰难和前途的未知。最后,诗人以“来岁还公道,平人不用疑”作为希望的寄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平常人的安慰,带有一丝乐观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科举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既有个人的情感,又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屈复屈:诗人每年都要为科举而屈从,表现了对科举的无奈。
  • 惆怅曲江湄:在曲江边感到忧伤,回忆往昔,暗示对理想的渴望和现实的失落感。
  • 自古身荣者,多非年少时:成功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年轻时的轻狂不一定能通往成功。
  • 空囊投刺远: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但囊袋空空,暗示未能中举的现实。
  • 大雪入关迟:北方的雪来得很晚,象征着前方的艰难险阻。
  • 来岁还公道:希望明年能够重新归于正道,恢复平常人的信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年年屈复屈,惆怅曲江湄”。
  • 比喻:空囊象征着未能成功的理想与追求。
  • 意象:曲江、大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揭示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意象分析

  • 曲江: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承载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大雪:象征艰难的旅途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有一种凛冽的感觉。
  • 空囊:隐喻未实现的理想,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年年屈复屈”意指什么?

    • A. 每年都参加科举
    • B. 每年都去游玩
    • C. 每年都感到快乐
    • D. 每年都退步
    • 答案:A
  2. “空囊”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未实现的理想
    • C. 学问
    • D. 朋友
    •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平人不用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期待
    • C. 愤怒
    • D. 忧伤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但其情感更为沉重。贯休的《送叶蒙赴举》则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希望,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