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
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禅师与雷处士一起踏上前往武夷山的旅程。诗人感叹他们的离别,或许将会把熊耳山的印记传授给武夷山的主人。在崖壁的缝隙中,隐秘的仙人棺材显露出来,而江边的毒草则在分开。在未来的某一年,他们或许会再次相遇,但希望他们不要在深邃的云层中苦苦寻觅。
注释:
- 师与雷居士:指的是禅师和雷处士,二人可能是诗人身边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 熊耳:熊耳山,位于福建省,是武夷山的一部分,因山形酷似熊耳而得名。
- 别授:分别传授,意味着将某种知识或印记传递给他人。
- 崖罅:崖壁的缝隙,指山崖中的缝隙。
- 仙棺:传说中仙人的棺材,象征着不朽和超脱。
- 毒草:指江边生长的有毒植物,寓意险恶的环境。
- 深云:指深厚的云层,象征着迷茫和难以逾越的障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字宗华,号逸人,唐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融合禅宗思想,表达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贯休的作品多描写山水,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禅师、雷处士的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的期望。武夷山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的《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诗中以禅师与雷处士的入山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开篇即点出二人寻山道入闽,既展示了他们的求道之心,也暗含了在世俗生活中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诗中提到“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不仅是对友人间相互传承的寄予厚望,更是对武夷山的礼赞,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接下来的“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仙棺的意象则寓示着长生不老的渴望,而毒草则暗喻人生的艰难与险恶。
最后一句“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无奈和思考。贯休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展现出一种哲学上的超然和洒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诗人与禅师、雷处士一同寻求山道,象征着他们对道理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 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表达了对友人之间传承知识的期待。
- 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艰难。
-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寄托了对未来再次相聚的希望,告诫友人不要在迷茫中苦苦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与人生经历相对照,寓意深刻。
- 对仗:如“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仙棺象征不朽,毒草象征人生的艰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传递,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熊耳:象征着高洁和追求。
- 仙棺:象征着人生的超脱和不朽。
- 毒草:象征着人世间的苦难与挑战。
- 深云: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未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熊耳”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武夷山
- B. 熊耳山
- C. 江边
- D. 崖壁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人生哲理
- C. 离别情感
- D. 友谊
-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中的“深云”象征什么?
- A. 人生的希望
- B. 人生的迷茫
- C. 友谊的重逢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庐山谣》: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贯休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