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评余近诗发药甚多次韵》

时间: 2025-01-04 10:04:44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

国南秦畴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击不信羲和。

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尽卸丝鞭并席帽,全装雨笠与烟簑。
国南秦畴坛方筑,塞北燕然石未磨。
本草书难寿炎帝,长绳击不信羲和。
回仙郎在人间世,万一飘然袖剑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脱下了轻便的马鞭和草帽,换上了雨披和烟雾笼罩的衣服。
在国家南方,秦地的祭坛刚刚修建,在边塞北方,燕然山的石碑还未雕刻。
《本草纲目》难以复制炎帝的长生,长绳击打也不让羲和的牛车相信。
那位仙人仍在人间生活,或许某天他会轻飘飘地从袖中掏出宝剑而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尽卸:完全卸下。
  • 丝鞭:用丝绳制成的马鞭。
  • 席帽:草席做的帽子,适合农田劳作时戴。
  • 雨笠:防雨的斗笠。
  • 烟簑:一种轻便的防雨衣物。
  • 秦畴:指秦地的农田。
  • 燕然:指燕然山,位于边塞。
  • 本草:指《本草纲目》,是药物学的经典著作。
  • 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 羲和:传说中的日神,驾车日出日落。
  • 回仙郎:指仙人,归隐于世的高人。
  • 袖剑:象征隐秘的力量或能力。

典故解析

  • 炎帝与本草:炎帝被认为是中医药的祖师,提出了草药的理论和应用。
  • 羲和:在中国神话中,羲和是日月的化身,象征着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回仙郎:暗指那些超凡脱俗的隐士或高人,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政治理想和对社会时局的关注,风格豪放而有气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在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对比,展现了从乡村田野到边塞的宽广视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感悟。开篇通过卸下日常劳作的装束,换上防雨的衣服,暗示作者在追寻理想生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挑战。接着提到国南的祭坛和塞北的石碑,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画面,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待。

在中间的比喻中,提到本草难以寿炎帝,长绳难以信羲和,蕴含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困惑,以及对传承文化的渴望。结尾处提及回仙郎,象征着人们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暗示诗人希望能够脱离纷扰,寻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尽卸丝鞭并席帽:表达了作者抛弃世俗的束缚,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2. 全装雨笠与烟簑:换上防雨的衣物,象征着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3. 国南秦畴坛方筑:提到国家建设的进程,反映出对社会变革的关注。
  4. 塞北燕然石未磨:边塞的历史遗迹尚未被雕刻,寓意着未完成的事业。
  5. 本草书难寿炎帝:对古代智慧的反思,暗示现代人对长生的追求却难以实现。
  6. 长绳击不信羲和:传达出对时间与生命的无奈感。
  7. 回仙郎在人间世:仙人仍在世间,暗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8. 万一飘然袖剑过:希望某天能够偶遇仙人,获得超脱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丝鞭”与“雨笠”,“秦畴”与“燕然”。
  • 比喻:通过比喻将人间的琐碎与理想的人生进行对比,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份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鞭:象征着世俗生活的束缚。
  • 雨笠与烟簑:代表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
  • 秦畴与燕然:象征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 本草书:代表古代智慧的珍贵。
  • 回仙郎:象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鞭”象征什么?

    • A. 劳作的工具
    • B. 追求的理想
    • C. 生活的束缚
    • D. 自然的力量
  2. “国南秦畴坛方筑”中提到的“秦畴”指的是?

    • A. 战争
    • B. 农田
    • C. 山川
    • D. 城市

3.“回仙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中的人
  • B. 追求的理想
  • C. 自然的力量
  • D. 历史的遗迹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刘克庄的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个体的孤独心情,而后者则体现出对社会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