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时间: 2025-01-19 22:3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张昌宗 〔唐代〕
云车遥裔三珠树,
帐殿交阴八桂丛。
涧险泉声疑度雨,
川平桥势若晴虹。
叔夜弹琴歌白雪,
孙登长啸韵清风。
即此陪欢游阆苑,
无劳辛苦向崆峒。
白话文翻译:
在远处的云车旁,三颗珠树掩映其中,
帐篷与殿宇交错地掩盖在八桂丛中。
山涧的险峻,泉水的声响如同雨水倾泻,
平坦的河流,桥的形态宛若彩虹在晴空中。
叔夜弹琴演奏着白雪的乐曲,
孙登高声长啸,韵味似清风徐来。
在这里与众人欢聚游玩阆苑,
无需辛苦跋涉到崆峒山。
注释:
- 云车:指云彩状的车驾,形容天上的仙车。
- 三珠树:可能指三棵如珠般美丽的树木,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帐殿:指搭建的帐篷和殿宇,表示游玩的场所。
- 八桂:指八棵桂树,桂树象征高洁。
- 涧险:山涧的险峻。
- 叔夜:指东晋的音乐家,擅长弹琴。
- 孙登:指东汉的文学家,以长啸和文采著称。
- 阆苑:指仙境或人间乐土。
- 崆峒:指崆峒山,通常与道教有关,象征修道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昌宗(约660年-约730年),唐代诗人,工于律诗,才华横溢,曾任翰林学士,与当时许多文人交往,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夏季,诗人在游览石淙山时,受到唐朝皇帝的召唤,借此机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游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张昌宗的《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与宴游之乐的诗歌。全诗意境清新,描写了夏日游玩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开头两句通过“云车”和“三珠树”的描绘,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瞬间引领读者进入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接下来的“帐殿交阴八桂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突出游玩的场所被自然景物所环绕的美好。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描绘了山涧的险峻与泉水的清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动与变化。而“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则引入了文人雅士的活动,表现了在自然美景中,文人们的乐趣与情趣,突显了诗人与友人们的和谐交流。
最后两句“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则传达出诗人对这一游玩场景的满足与珍惜,同时隐含了对艰辛修道生活的反思与否定,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整首诗流畅自然,既有山水之美,又有文人雅趣,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与张昌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车遥裔三珠树:以云车作为引子,表现出清幽的环境,三珠树象征着美丽的自然。
- 帐殿交阴八桂丛:描写游玩地点的舒适,桂树的阴影为游人提供了凉爽。
- 涧险泉声疑度雨:山涧险峻,泉水声如雨声,传达出自然的声音和气氛。
- 川平桥势若晴虹:平坦的河流与桥梁相结合,形成了如同彩虹般的美丽景象。
- 叔夜弹琴歌白雪:叔夜的琴声如白雪般清脆,增添了诗的文人气息。
- 孙登长啸韵清风:孙登的长啸如清风,传递出自由与洒脱的情感。
- 即此陪欢游阆苑:在这里与朋友欢聚游玩,表达出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
- 无劳辛苦向崆峒:与艰辛的崆峒道教生活形成对比,传达出对轻松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晴虹”比喻桥的形状美丽。
- 对仗:如“帐殿交阴八桂丛”与“涧险泉声疑度雨”,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声如雨,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人欢聚的珍惜,同时反映出对艰辛修道生活的否定,体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云车:象征神秘与梦幻,与天上仙境相联系。
- 三珠树:代表美丽和生命的象征,寓意自然的馈赠。
- 涧险与泉声:传达出自然的力量与活力。
- 阆苑:象征着人间乐土,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云车”指的是什么? A. 车子
B. 云彩状的车驾
C. 天上的飞船
D. 大雾 -
诗中“孙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孙子
B. 孙登
C. 孙权
D. 孙膑 -
“涧险泉声疑度雨”中的“疑”字意为: A. 确定
B. 怀疑
C. 看见
D. 经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注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更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狂热向往,风格上较张昌宗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