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停江棹,人家簇野烟。
潮声喧入夜,树色远浮天。
镫火三更市,帆樯万里船。
遥闻京口路,渔笛起悠然。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船只停泊在江边,远处的人家在炊烟中聚集。潮水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喧闹,树影在远处的天空中浮动。灯火在市集上闪烁,帆船在万里海上行驶。远远听到京口的道路上,渔夫悠闲地吹起了笛子。
注释:
- 江棹:指的是船桨。
- 簇:聚集、拥挤的意思。
- 潮声:海潮声,指潮水的声音。
- 镫火:灯火,指夜晚市集的灯光。
- 帆樯:帆船的桅杆。
- 京口路:指通往京城的路,寓意远方的归途。
- 渔笛:渔夫吹的笛子,象征宁静与悠闲。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整体意象与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江河、潮声、渔舟相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家珍,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一带,以写景诗闻名。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细腻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传达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泊瓜洲》是一首描写江南夜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首联“日落停江棹,人家簇野烟”,以夕阳西下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这里运用“停”和“簇”两个动词,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生活的忙碌,这种对比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接下来的“潮声喧入夜,树色远浮天”则通过声与色的对比,描绘了夜晚潮水的喧闹与树影的飘摇,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与韵律。第三联“镫火三更市,帆樯万里船”将目光转向夜晚的市集与远方的帆船,灯火的闪烁与航行的帆船构成了诗中动静结合的画面,表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活力。
最后一句“遥闻京口路,渔笛起悠然”,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悠然与对远方的向往。渔笛的悠扬声响与京口的遥远相结合,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感。
整首诗以简单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夜景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落停江棹:夕阳西下,船只停在江边,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生活。
- 人家簇野烟:远处人家炊烟袅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温馨景象。
- 潮声喧入夜:潮水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响亮,增强了环境的动感。
- 树色远浮天:树影在远处的天空中摇曳,表现出自然的幽静与优美。
- 镫火三更市:夜市的灯火在三更时分闪烁,营造出市集的热闹气氛。
- 帆樯万里船:帆船在海上航行,象征着自由与冒险的精神。
- 遥闻京口路:远处听到通往京城的道路,暗示着归乡的情怀。
- 渔笛起悠然:渔夫悠然自得地吹起笛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落停江棹,人家簇野烟”,表现了工整的修辞特色。
- 意象:通过“潮声”、“树色”、“镫火”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情境。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意象分析:
- 江棹: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探索。
- 野烟:代表着温馨的家庭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潮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韵律。
- 树色:代表着自然的静谧与生命的延续。
- 镫火:象征着生活的繁忙与人间的温暖。
- 帆樯:象征着自由与冒险的精神。
- 渔笛:代表着宁静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家珍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潮声”在夜晚的表现是: A) 宁静
B) 喧闹
C) 悲伤
D) 烦躁 -
“镫火三更市”中的“镫火”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灯火
C) 萤火虫
D) 星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比如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泊瓜洲》更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现了离别的愁绪与生命的轮回。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