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闻南湖蛙声成三诗
枵花杨柳傍清明,淡沲风光画不成。
春到此时须急赏,绕堤今夜有蛙声。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清明时节,花儿开得正盛,柳树依依,然而这美丽的风光却无法用画笔表现出来。此时的春天应当急忙去欣赏,今晚我在堤边听到了蛙鸣。
注释:
- 枵(xiāo):形容花木繁盛的样子。
- 淡沲(tán):形容湖水清澈、宁静。
- 急赏:急忙去欣赏。
- 蛙声:指青蛙叫声,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清明: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象征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 蛙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蛙声常常用来象征春天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子韶,号清风,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的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以及蛙声,表达对春天的欣赏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开头的“枵花杨柳傍清明”,将春天的花木生机与清明节的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明媚的春景。而“淡沲风光画不成”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奈,虽美丽却难以用画笔描绘,暗示自然之美的丰富与难以言喻。最后一句“绕堤今夜有蛙声”则是诗人对春夜的细致观察,蛙声代表着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轮回,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感悟,是对春天的赞美之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枵花杨柳傍清明”:描绘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柳树依依的美景,清明时节的生机勃勃。
- “淡沲风光画不成”:湖水清澈,景色优美,但美景难以用画作表现,显示出自然的独特魅力。
- “春到此时须急赏”:春天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诗人呼吁人们应当珍惜这一时刻。
- “绕堤今夜有蛙声”:描绘了夜晚堤边蛙鸣的情景,蛙声是春天的乐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枵花杨柳”,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生命活力的感悟,呼唤人们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着生命与美好。
- 柳:象征柔美与春的生机。
- 清明:象征春天的节气,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蛙声:象征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镃
- C. 杜甫
- 诗中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气?
- A. 冬至
- B. 春分
- C. 清明
- 诗中提到的“蛙声”象征着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萧瑟
答案:
- B
- C
- B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初闻南湖蛙声》与孟浩然的《春晓》在描绘春天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张镃更强调自然景色的细腻与感悟,而孟浩然则侧重于晨曦的宁静与生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为对《初闻南湖蛙声成三诗》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