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水流如活水晶,道傍一语唤人醒。山林未必渠能说,说著山林便可听。
白话文翻译:
这条涧水流淌得像活生生的水晶一般,路边的一句呼唤使人清醒。山林未必能说话,但只要提到山林,人们就能倾听到它的声音。
注释:
- 涧水:指山间的小溪流,清澈见底。
- 活水晶:形容水的清澈透亮,像水晶一样。
- 道傍:道路旁边,指的是路边。
- 唤人醒:唤醒人们的意识或思考。
- 渠:这里指的是小溪或水流。
- 说著:说到,提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山林”这一意象,可以联想到许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山林声音的理解。这种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在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华,号惟庵,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描写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镃游历山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尤其是对于涧水的清澈和山林的宁静,这种自然的声音常常让人心灵得到启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涧水为引子,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清澈的自然画面,水流如同水晶般透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诗中“唤人醒”的语句,则暗示了自然不仅仅是眼前的美好,它还能引发人的思考与觉醒。诗人通过对水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灵动和生命力。同时,后句“山林未必渠能说,说著山林便可听”,则深化了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山林本身是无声的,但当我们提及它,便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和情感,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极大热爱与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涧水流如活水晶:描写涧水清澈、透明的状态,给人以纯净的感觉。
- 道傍一语唤人醒:在路旁的一句呼唤,仿佛让人从沉思中苏醒,暗示自然的启发作用。
- 山林未必渠能说:山林并非有言语,但它们有自己的存在感。
- 说著山林便可听:一旦提到山林,便能感受到它的声音与灵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水晶,增强了涧水的形象。
- 拟人:山林被赋予了可以“说话”的能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强调了自然的美好与启示。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自然的思考,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哲学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涧水:象征清澈与生命的源泉。
- 水晶:代表纯净与美好。
- 山林: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涧水被比作什么?
- A. 活水晶
- B. 清泉
- C. 明珠
- D. 明水
-
诗中提到的“道傍一语”指的是什么?
- A. 山林的声音
- B. 路边的呼唤
- C. 涧水的流淌
- D. 诗人的思考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自然的美
-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 C. 个人的孤独
- D. 社会的繁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张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张镃更注重水的清澈与山林的灵动,而王维则通过秋夜的静谧表达对自然的深沉感受,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