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时间: 2025-01-04 08:39: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
千篇千古在,一咏一惊魂。
离别无他寄,相思共此门。
阳春堪永恨,郢路转尘昏。
北极新英主,高科旧少年。
风流传贵达,谈笑取荣迁。
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
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白话文翻译:
贾岛的诗作传颂于正始年间,王维的格言流传至今。
千古流传的诗篇中,每一句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震撼。
离别之际无其他寄托,只有对彼此的相思在此门前相聚。
春天的阳光使我心生无尽的遗憾,郢路的黄昏满是尘烟。
北极星下的新英俊,昔日的少年已变得博学。
他们的风流传世,谈笑间轻松获得荣华富贵。
在洛水之下的秋空,嵩山的清晨在翠绿的山巅。
平常谁能骑马而过,桥上轻松成篇的佳作。
注释:
- 正始:指东汉末年,贾岛生活的时代。
- 格言:指王维的名言警句。
- 咏:吟咏、歌颂。
- 相思:思念、怅惘之情。
- 郢路:指古代郢地,寓意离别之地。
- 北极新英主:指有才华的新一代青年。
- 风流:指才华与风度。
- 洛水:洛河,古代名河,常用作诗词意象。
- 嵩峰:嵩山,风景名胜,寓意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693年-740年),字德本,号隐居,唐代著名诗人、禅宗僧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融合佛教思想与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是齐己在对友人王维及其先辈的怀念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对古人诗作的提及,表达了对传统的敬仰与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诗人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忱与尊重。开头提到贾岛与王维,两位唐代著名诗人的名字,立刻引发读者对古典文学的联想,诗人通过他们的诗作感受到一种与古人心灵相通的共鸣,似乎在说诗歌能够穿越时空,留存于世。
诗中“千篇千古在,一咏一惊魂”一句,表达了诗歌的永恒力量和深远影响,任何一首诗作都能在某个时刻触动人心,激起共鸣和思考。接下来的“离别无他寄,相思共此门”,则将情感的深度提升,离别的时候,寄托在门前的相思,渗透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后半部分描绘了洛水与嵩峰的美景,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流转与变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在情感与意象的交织中,展现出齐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贾岛存正始:提到贾岛的作品流传至今,体现了古诗的永恒性。
- 王维留格言:王维的名言警句影响深远,说明古代文人的智慧。
- 千篇千古在:强调诗歌的数量与历史的久远。
- 一咏一惊魂:每一句诗都有其独特的震撼力。
- 离别无他寄:离别时没有其他寄托。
- 相思共此门:相思之情寄托在门前。
- 阳春堪永恨:春天的美好却又令人遗憾。
- 郢路转尘昏:离别的路上充满了尘埃与昏暗。
- 北极新英主:指新一代的英俊青年。
- 高科旧少年:昔日的少年如今变得博学。
- 风流传贵达:风流才子往往获得成功。
- 谈笑取荣迁:通过谈笑间获得荣华富贵。
- 洛水秋空底:描绘了秋天的洛水美景。
- 嵩峰晓翠巅:描绘了嵩山清晨的景色。
- 寻常谁并马:平常人怎么会骑马而过。
- 桥上戏成篇:桥上轻松地成就了一篇佳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比作山水之间的游者,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北极新英主,高科旧少年”,体现了诗的工整。
- 排比:如“阳春堪永恨,郢路转尘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贾岛:象征着唐代文学的传统。
- 王维:代表着融合自然与诗意的境界。
- 洛水:象征着流淌不息的时间与自然的美。
- 嵩峰:象征着高洁与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 )。
- A. 诗文
- B. 格言
- C. 书信
-
诗中提到的“离别无他寄”意指( )。
- A. 友情
- B. 孤独
- C. 诗歌
-
“阳春堪永恨”表达了对( )的遗憾。
- A. 春天
- B. 离别
-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维的诗作往往在意境与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的宁静,而齐己则通过对古人的追忆,展现出对传统的尊重与对友情的珍视,两者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有着共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齐己诗集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