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人还爱云,才子已从军。
可信鸳鸿侣,更思麋鹿群。
新题虽有寄,旧论竟难闻。
知己今如此,编联悉欲焚。
白话文翻译:
隐居的人依旧喜爱云彩,才子已经奔赴战场。
可信的鸳鸯和鸿雁伴侣,却更思念麋鹿的群体。
虽然有新的诗题可以寄托感情,旧时的讨论却难以听闻。
如今的知己竟是如此,编织的诗句都想要烧毁。
注释:
- 幽人:隐居的人,通常指那些追求清净生活的人。
- 才子:有才华的年轻人,常用于指代文人或士人。
- 鸳鸿:指的是鸳鸯和鸿雁,象征着忠诚的伴侣。
- 麋鹿群:麋鹿是一种群居动物,象征着自然和和谐的生活。
- 新题:新的诗歌主题或内容。
- 旧论:指过去的讨论或旧有的观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鸳鸿”常用于表达忠诚的爱情,象征着理想伴侣的存在。而“麋鹿群”则可能指代自然界中的宁静和团聚,带有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知己”则是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反映出对情感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779年-837年),唐代诗人,号“白山”,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尤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朝,可能是在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慨中创作,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以及文人之间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酬孙鲂》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描绘,传达出对友谊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首联“幽人还爱云,才子已从军。”提到隐士与才子的对比,隐士选择了安静的生活,而才子则投身于战场,暗示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对理想与现实的考量。
接下来的“可信鸳鸿侣,更思麋鹿群。”展现了对爱情和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人似乎在追忆曾经的美好,却感到现实的冷酷和无奈。最后两句“新题虽有寄,旧论竟难闻。”表达了对新诗题的无奈和对旧友谊的珍视,诗人感到与知己的联系越来越薄弱,甚至希望能将其编织的诗句焚毁,表现出一种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幽人还爱云:隐士依然喜爱自然的云彩,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才子已从军:才子投身战场,象征着对国家和责任的担当。
- 可信鸳鸿侣:理想的伴侣是值得信任的,但此时却更思念自然中的麋鹿群,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 新题虽有寄:尽管有新的诗题可以表达情感,但旧时的讨论和共鸣却难以再现。
- 知己今如此:如今的知己关系薄弱,编织的情感表达似乎都想要抛弃。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和对比,如“幽人”与“才子”的对比。
- 比喻:将鸳鸿和麋鹿群作为理想与现实的象征,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诗中反映了对友谊的珍惜,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动荡时代中人际关系的无奈,表现出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云:象征着闲适与自由,隐士的追求。
- 从军:代表责任与担当,才子的选择。
- 鸳鸿:象征忠诚的爱情与伴侣。
- 麋鹿群:代表自然的和谐与团聚,向往简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才子已从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场的向往
- B. 对责任的承担
- C. 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
“可信鸳鸿侣”中的“鸳鸿”主要象征什么?
- A. 忠诚的伴侣
- B. 自然的宁静
- C. 朋友的离去
-
诗人希望“编联悉欲焚”是什么意思?
- A. 希望烧掉所有旧诗
- B. 感到与知己的联系薄弱
- C. 对新诗充满希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较,两首诗都涉及友谊与离别,但齐己的诗更加关注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