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游岳麓寺》
时间: 2025-01-19 16:52: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游岳麓寺
作者: 齐己 〔唐代〕
寺楼高出碧崖棱,
城里谁知在上层。
初雪洒来乔木暝,
远禽飞过大江澄。
闲消不睡怜长夜,
静照无言谢一灯。
回首何边是空地,
四村桑麦遍丘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岳麓寺的景色与作者的心情。寺楼高耸于碧绿的山崖之上,城里的人们又有谁知道那遥远的高处呢?初雪悄然洒落在乔木上,天色渐暗,远处的鸟儿飞过澄澈的大江。夜晚漫长,我闲坐不眠,怜惜这无尽的夜色,静静地照亮着一盏孤灯。回头望去,四周是无边的空地,村庄里长满了桑树和麦子,遍布在丘陵之间。
注释:
- 寺楼:指寺庙的楼阁。
- 碧崖棱:碧绿的山崖,形容山的颜色与轮廓。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暝:暮色,天色渐暗。
- 远禽:远处飞来的鸟。
- 江澄:江水清澈。
- 闲消不睡:闲坐消磨时间,无法入睡。
- 谢一灯:谢谢这盏灯光。
- 空地:指开阔的地方。
- 桑麦:桑树与麦子,代表农村的农业景象。
典故解析:
岳麓寺位于长沙岳麓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寺,见证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诗中描绘的初雪、长夜、灯光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7年,卒年不详,曾在长安求学,后隐居于岳麓山。他的诗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佛教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岳麓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浮华的淡然。诗作中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是对心灵的宁静追求。
诗歌鉴赏:
齐己的《暮游岳麓寺》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诗,描绘了岳麓寺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全诗开篇以“寺楼高出碧崖棱”引入,展现了岳麓寺的巍峨与壮丽,给人以高耸入云的感觉。接着“城里谁知在上层”一语,渗透出诗人对世俗的淡漠与孤高的自我意识,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尘世的无奈与超脱。
初雪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显宁静和寒冷,远禽飞越大江,给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接下来的“闲消不睡怜长夜”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夜晚的漫长使人思绪万千,灯光的静照更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回首何边是空地,四村桑麦遍丘陵”将诗歌的视野拓宽,展现了农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意境,体现了齐己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寺楼高出碧崖棱:描绘寺庙的高耸,突出其与自然的融合。
- 城里谁知在上层:表达诗人与世俗的距离与超脱。
- 初雪洒来乔木暝:描绘雪花与树木的静谧。
- 远禽飞过大江澄:展现自然的和谐与悠远。
- 闲消不睡怜长夜:表达诗人对漫长夜晚的思考与无奈。
- 静照无言谢一灯:借灯光反映内心的宁静。
- 回首何边是空地:引发对周围环境的思考。
- 四村桑麦遍丘陵:展现农村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寺楼高出碧崖棱”,暗含高洁的志向。
- 对仗:如“闲消不睡,静照无言”,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初雪洒来”,让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然,体现了对自我内心的探寻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象征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 雪:象征纯洁与岁月的流逝。
- 灯:代表希望与孤独的思索。
- 桑麦:象征乡村的生机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寺楼高出碧崖棱”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寺庙的高耸
- B. 城市的繁华
- C. 农田的景象
-
“闲消不睡怜长夜”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夜晚的恐惧
- B. 对长夜的思考与无奈
- C. 对白天的期待
-
诗中提到的“初雪”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纯洁与岁月的流逝
- C. 农田的丰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的诗都关注自然,但齐己更注重内心感受,王维则在意境与哲理的结合上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