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朔方 / 渡桑干》

时间: 2025-01-01 11:40:43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白话文翻译:

在并州的客舍已经度过了十个寒霜年,日夜思念着归去咸阳的心。无缘无故地再次渡过桑干河,回望并州,却发现它已成了心中的故乡。

注释:

  • 客舍:旅店,这里指在并州的居住地。
  • 并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 十霜:十年,因霜是寒冷的象征,故以“霜”代指年。
  • 归心:回家的念头。
  • 咸阳:古代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这里指诗人的家乡。
  • 无端:无缘无故。
  • 桑干水:即桑干河,流经并州。
  • 却望:回头看。

典故解析:

  • 无端更渡桑干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无奈地再次离开并州,渡过桑干河,暗示了诗人对并州的深厚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并州客居十年后,因某种原因再次离开,渡过桑干河时,对并州的深情回望。诗中透露出对家乡咸阳的思念,以及对并州逐渐产生的归属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长期客居他乡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客居地逐渐产生的情感依恋。诗中的“十霜”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并州的深厚感情。而“无端更渡桑干水”则突显了诗人的无奈和不舍。最后一句“却望并州是故乡”,更是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舍并州已十霜:诗人在并州客居已经十年,这里的“十霜”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并州的深厚感情。
  2. 归心日夜忆咸阳:诗人日夜思念着归去咸阳的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无端更渡桑干水:诗人无缘无故地再次离开并州,渡过桑干河,暗示了诗人的无奈和不舍。
  4. 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回望并州,却发现它已成了心中的故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十霜”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归心”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对仗:诗中“客舍并州”与“归心日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长期客居他乡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客居地逐渐产生的情感依恋。通过对比故乡和客居地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并州:诗人的客居地,逐渐成为心中的故乡。
  • 咸阳:诗人的家乡,象征着诗人的根和归属感。
  • 桑干水:诗人离开并州的必经之路,象征着离别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并州客居了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D. 三十年

  2. 诗人日夜思念的地方是哪里? A. 并州 B. 咸阳 C. 长安 D. 洛阳

  3. 诗人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河? A. 因为战争 B. 因为工作 C. 因为思念家乡 D. 无端

答案: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刘皂《旅次朔方》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刘皂的诗更多了一层对客居地的情感依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刘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刘皂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