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送春》
时间: 2025-01-14 03:0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送春 高鹗 〔清代〕
日烘晴,风弄晓,芍药荼醾,是处撄怀抱。倦枕深杯消不了,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絮从抛,莺任老,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日影渐斜人悄悄,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
白话文翻译:
阳光温暖晴朗,晨风轻拂,芍药和荼醾花盛开,处处触动心怀。疲惫地枕着深杯,却无法消解忧愁,人们惋惜春光的残余,我却认为春天归去是好的。柳絮随风飘散,黄莺任由岁月老去,我宁愿变得无情,不为多情所困扰。太阳渐渐西斜,人们静静地站着,倚着温暖的栏杆,目光断续地追随着飘动的游丝。
注释:
- 日烘晴:阳光温暖晴朗。
- 风弄晓:晨风轻拂。
- 芍药荼醾:芍药和荼醾花,都是春天的花卉。
- 是处撄怀抱:处处触动心怀。
- 倦枕深杯:疲惫地枕着深杯,指饮酒消愁。
- 人惜残春:人们惋惜春光的残余。
- 我道春归好:我认为春天归去是好的。
- 絮从抛:柳絮随风飘散。
- 莺任老:黄莺任由岁月老去。
- 拼作无情:宁愿变得无情。
- 不为多情恼:不为多情所困扰。
- 日影渐斜:太阳渐渐西斜。
- 人悄悄:人们静静地站着。
- 凭暖栏杆:倚着温暖的栏杆。
- 目断游丝袅:目光断续地追随着飘动的游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号红楼外史,清代文学家,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之一。他的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尽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归去的独特看法,认为春归是好的,不必为春光的消逝而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芍药、荼醾、柳絮、黄莺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中“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一句,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情感态度,他认为春天的归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超脱。诗的最后,通过“日影渐斜人悄悄,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烘晴,风弄晓”:描绘了清晨的阳光和风,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明媚的背景。
- “芍药荼醾,是处撄怀抱”:芍药和荼醾花的盛开,触动了作者的心怀。
- “倦枕深杯消不了”:表达了作者因春光将逝而感到的疲惫和忧愁。
- “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对比了人们对春光残余的惋惜和作者对春归的积极态度。
- “絮从抛,莺任老”:描绘了柳絮飘散和黄莺老去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表达了作者宁愿变得无情,也不为多情所困扰的决心。
- “日影渐斜人悄悄”:描绘了太阳西斜,人们静静站立的情景。
- “凭暖栏杆,目断游丝袅”:通过栏杆和游丝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弄晓”,将风拟人化,赋予其动作和情感。
- 对比:如“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情感态度。
- 象征:如“絮从抛,莺任老”,通过柳絮和黄莺的象征,表达了春天的结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归去,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理解和对情感的超脱。他认为春天的归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感到悲伤,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情感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芍药、荼醾:春天的花卉,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 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黄莺:任由岁月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游丝:飘动的游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惜残春,我道春归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A. 惋惜春光残余 B. 认为春天归去是好的 C. 对春天无感 D. 对春天充满期待
-
诗中“絮从抛,莺任老”中的“絮”和“莺”分别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开始和时间的停滞 C. 春天的美丽和时间的永恒 D. 春天的短暂和时间的快速
-
诗中“拼作无情,不为多情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决心? A. 变得无情 B. 变得多情 C. 变得冷漠 D. 变得热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以春天的鸟鸣为背景,表达了宁静淡泊的心境。
诗词对比:
- 高鹗《苏幕遮·送春》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高鹗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春天归去的超然态度,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鹗诗集》:收录了高鹗的诗词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创作风格。
- 《红楼梦》:了解高鹗作为《红楼梦》续作者的身份和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