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时间: 2025-01-04 07:56:20

秋风萧瑟静埃氛,边雁迎风响咽群。

瀚海应嫌霜下早,

湘川偏爱草初薰。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

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雁 秋风萧瑟静埃氛,边雁迎风响咽群。 瀚海应嫌霜下早,湘川偏爱草初薰。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 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尘埃静止,边疆的大雁迎着风发出悲咽的声音。 广阔的沙漠可能嫌霜降来得太早,而湘江边却偏爱初生的青草散发的香气。 大雁在芦苇丛生的洲渚上宿眠,依傍着沙岸,而在榆林关塞飞翔时,穿越着晚霞的云彩。 哪里最能增添旅人的愁恨?是在竹窗下,残月映照,酒醒后听到的大雁的叫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瑟:形容秋风的声音。
  • 埃氛:尘埃的气氛。
  • 瀚海:指广阔的沙漠。
  • 湘川:指湘江。
  • 薰:香气。
  • 芦洲:长满芦苇的洲渚。
  • 榆塞:指榆林关塞。
  • 羁客:旅人。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汝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情感深沉,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旅人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边塞景象,通过大雁的叫声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大雁、沙漠、湘江等自然元素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旅人在边塞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秋风萧瑟静埃氛”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又隐喻了旅人心中的孤寂。“边雁迎风响咽群”则通过大雁的叫声,加深了这种孤独和悲凉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沙漠和湘江的不同感受,进一步突出了旅人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秋风萧瑟静埃氛”,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尘埃静止,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
  • 第二句“边雁迎风响咽群”,通过大雁的叫声,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悲凉。
  • 第三句“瀚海应嫌霜下早”,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沙漠对早霜的不满,实际上是旅人对恶劣环境的感受。
  • 第四句“湘川偏爱草初薰”,通过对比,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思念。
  • 第五句“芦洲宿处依沙岸”,描绘了大雁的栖息地,也隐喻了旅人的漂泊。
  • 第六句“榆塞飞时度晚云”,通过大雁飞翔的景象,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无奈。
  • 第七句“何处最添羁客恨”,提出了问题,引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
  • 第八句“竹窗残月酒醒闻”,通过具体的场景,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瀚海应嫌霜下早”,将沙漠拟人化,表达了旅人的感受。
  • 对比:如“瀚海应嫌霜下早,湘川偏爱草初薰”,通过对比,突出了旅人的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边塞景象和大雁的叫声,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展现了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大雁:象征着旅人的孤独和思乡。
  • 沙漠:象征着恶劣的环境。
  • 湘江:象征着家乡的温暖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边雁迎风响咽群”中的“咽”字是什么意思? A. 吞咽 B. 悲咽 C. 咽下
  2. 诗中“瀚海应嫌霜下早”中的“瀚海”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沙漠 C. 湖泊
  3. 诗中“湘川偏爱草初薰”中的“薰”字是什么意思? A. 熏烤 B. 香气 C. 熏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是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感慨。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卢汝弼的《闻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是边塞诗,但《闻雁》更侧重于表达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边塞风光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汝弼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