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时间: 2025-01-06 08:02: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流子
作者: 王千秋 〔宋代〕
同云垂六幕,啼乌静风御玉妃寒。
渐声入钓蓑,色侵书幌,似花如絮,结阵成团。
倦游客,一番诗思苦,无算酒肠宽。
黄竹调悲,绮衾人马岂堪梅蕊,索笑巡檐。
一杯知谁劝,空搔首还是忆旧青毡。
问素娥早晚,光射江干。
待醉披鹤氅,高吟冰柱,剡溪何妨,乘兴空还。
只恐橹声咿轧,栖鸟难安。
白话文翻译
同样的云垂下六幕,啼叫的乌鸦在静风中,寒冷地守护着美丽的妃子。
渐渐的声音飘入钓鱼的蓑衣,颜色渗透了书堂的帷幕,似花如絮,成团结阵。
游人疲倦,诗思苦闷,酒肠却宽广无比。
黄竹的曲调悲凉,绮丽的床帐下,人和马又怎能忍受梅花的香气,索求欢笑在屋檐下。
一杯酒,不知谁来劝,空自搔首,却仍然怀念旧日的青毡。
问素娥何时来,光影映射在江岸。
待我醉后披上鹤氅,高声吟唱冰柱,剡溪怎会介意,兴致高涨还要再来。
只怕橹声咿轧,栖息的鸟儿难以安宁。
注释
- 六幕:指云彩如同帷幕,形状似六层。
- 玉妃:指美丽的女子或妃子,象征着高贵与冷艳。
- 钓蓑:指钓鱼时穿的蓑衣,象征渔人的生活。
- 酒肠宽:形容酒量大,能够容纳更多的酒。
- 黄竹调:一种曲调,通常是忧伤的。
- 素娥:传说中的月亮女神,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剡溪:指剡溪,位于今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千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风流子》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风流子》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开篇通过“同云垂六幕”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氛围,紧接着“啼乌静风御玉妃寒”的意象,给人以清冷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言的孤独。随着“渐声入钓蓑”的转折,诗人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钓鱼的韵味与诗意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倦游客,一番诗思苦,无算酒肠宽”中达到了高潮,诗人通过对游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酒与诗的关系,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诗中“黄竹调悲”,暗示着诗人对人生哀愁的感悟,而“素娥早晚,光射江干”则引导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最后,诗人在“只恐橹声咿轧,栖鸟难安”中,以自然的声音作为结尾,让整首诗在宁静与动荡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令读者在沉吟间反思生活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云垂六幕:描绘云彩如同六层帷幕垂下,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啼乌静风御玉妃寒:乌鸦的啼叫在静风中引起联想,暗示着美人的孤冷。
- 渐声入钓蓑:声音渐渐闯入钓鱼者的蓑衣,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沉静。
- 色侵书幌:色彩渗透书堂的帷幕,表现了生活的绚烂与多彩。
- 似花如絮,结阵成团:花与絮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美丽与轻盈。
- 倦游客,一番诗思苦,无算酒肠宽:游人疲倦,诗思苦涩,却因酒而宽慰,反映内心的矛盾。
- 黄竹调悲,绮衾人马岂堪梅蕊:音乐与环境的结合,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 一杯知谁劝,空搔首还是忆旧青毡:怀念过去的情感,表达对旧日的深切思念。
- 问素娥早晚,光射江干: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诗人向往着美好的相聚。
- 待醉披鹤氅,高吟冰柱:醉酒后的放纵,表达对自由与诗意的渴望。
- 剡溪何妨,乘兴空还:剡溪的美景让人流连,诗人愿意随心而行。
- 只恐橹声咿轧,栖鸟难安:自然的声音与生灵的安宁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同云垂六幕”,将云比作帷幕,创造出一种视觉效果。
- 拟人:如“啼乌静风”,赋予乌鸦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黄竹调悲,绮衾人马”,形成了工整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孤独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乌鸦:代表孤独与哀伤。
- 酒:象征着放纵与忘却。
- 梅花:象征着美好与珍惜。
- 素娥:象征着爱情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同云垂六幕”是指什么?
- A. 六层帷幕
- B. 六朵云
- C. 六个山头
-
“倦游客,一番诗思苦”中的“苦”指的是什么?
- A. 心情的烦恼
- B. 酒的浓烈
- C. 自然的宁静
-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谁?
- A. 美丽的女子
- B. 月亮女神
- C. 诗人的爱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风流子》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与人情的愁苦,但前者更加注重景色的描写,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自然中反思人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千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