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壮志深忧国,丹心笃爱君。
谤书兴众枉,谏疏在奇勋。
风咽梁溪水,山悲湛岘云。
空馀双舞鹤,鼓吹不堪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伟大的抱负与对国家的深切忧虑,真诚的心意与对君主的深厚爱慕。谣言和诽谤使得民众受到误导,忠诚的谏言在奇特的功勋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风声让梁溪的水仿佛也为之哽咽,山色因湛岘的云而显得悲伤。如今只剩下那双舞动的鹤,乐声已不堪再闻。
注释:
- 壮志:宏伟的志向。
- 丹心:赤诚的心意。
- 谤书:诽谤的文字,指对忠臣的污蔑。
- 兴众枉:激起民众的误解。
- 谏疏:劝谏的书信。
- 奇勋:特殊的功勋,可能指被朝廷所重视的人。
- 风咽:风声如同哽咽,形容悲痛。
- 梁溪:指地名,可能与水流有关。
- 湛岘云:湛岘山的云,山与云的结合表达了自然的哀伤。
- 空馀:留下的只是。
- 双舞鹤: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鼓吹:音乐声,暗指庆祝或欢愉的声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字仲明,号宗旦,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见长。其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公去世之际,表达了对李公忠诚与才华的哀悼,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动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公生前忠诚与才能的追忆,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君主深沉的忧虑与热爱。首联以“壮志深忧国,丹心笃爱君”开篇,直接阐明了诗人对国家和君主的关心,表现出一种家国情怀。第二联中,谣言的传播与忠言的无用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政治风气的不正与真相的无奈。用“风咽梁溪水,山悲湛岘云”描绘自然景象,赋予静物以情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悲痛。最后一句“空馀双舞鹤,鼓吹不堪闻”,用舞鹤的意象象征理想与精神,音乐的消失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令人感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壮志深忧国:表达了诗人壮大的抱负与对国家的深切担忧。
- 丹心笃爱君:说明诗人对君主的真诚和深厚的感情。
- 谤书兴众枉:揭示谣言的传播导致民众误解的悲剧。
- 谏疏在奇勋:劝谏之言被忽视,显示忠臣的无奈。
- 风咽梁溪水:自然界的反应,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山悲湛岘云:山色因云而显得忧伤,进一步渲染气氛。
- 空馀双舞鹤:理想与追求的象征,但如今已无所依。
- 鼓吹不堪闻:乐声的消逝,象征着欢乐的逝去和历史的变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相结合,表现哀伤。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景物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平衡,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哀悼的情感为基调,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怀念与对社会政治现状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壮志:代表理想与追求。
- 丹心:象征忠诚与真挚的情感。
- 谤书:暗示政治斗争与人心险恶。
- 风与水:自然界的声音与情感的联系。
- 双舞鹤:象征高洁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壮志深忧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愉
- B. 忧虑
- C. 无所谓
- “谤书兴众枉”中的“谤书”指的是什么?
- A. 正确的书信
- B. 发表的诗歌
- C. 诽谤的文字
- 诗中用来表现悲伤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 A. 太阳
- B. 风与水
- C. 花与树
- 诗中“壮志深忧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诗词对比:
- 张元干的《挽少师相国李公 其四》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国家和政治的关怀与忧虑,但张元干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而杜甫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