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 咏雁来红》
时间: 2025-01-06 14:0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明池 咏雁来红
作者: 陈维崧
苔绣苍琅,蔓萦屈戍,閒锁街南空宅。
见一片。霜条露萼,伴卧楚冷绛如织。
想夕阳雁背微丹,斜压下洒向枝头堆积。
似憔悴秋娘,寂寥班女,倦亸画栏无力。
飒飒宾鸿南雁日。正天水濛濛,关河历历。
凄凉渡青溪栅口,惆怅宿黄陵庙侧。
遍江南一夜西风,便也学春鹃,啼痕红裛。
恨汉苑无花,唐陵少树,只染晴莎烟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苔藓如绣般青翠,蔓藤缠绕的房屋显得空荡荡的。眼前是一片霜白的花朵伴随着露水,仿佛在寒冷的楚地里织成的绛色织物。夕阳的余晖照在雁的背上,微微泛红,洒落在树枝上如同堆积的花瓣。诗人想象着那憔悴的秋姑娘,孤独的班女,疲惫地倚靠在画栏上无力自持。
南飞的鸿雁在飒飒的风中归来,天水模糊,关河历历可见。青溪渡口显得凄凉,而黄陵庙旁又让人感到惆怅。江南的西风一夜之间吹遍,仿佛春天的杜鹃也在为此鸣叫,留下红色的痕迹。诗人遗憾汉代的园子里没有花儿,唐代的陵墓旁树木稀少,只剩下晴天的草地染上烟色。
注释
- 苔绣:指苔藓的色彩如绣品般美丽。
- 苍琅:形容深青色的琉璃色。
- 楚冷:指楚地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憔悴秋娘:形容秋天的女子似乎因季节的变化而显得憔悴。
- 班女: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指代女子,往往表现出孤独和寂寞。
- 青溪栅口:指青溪渡口,栅口即栅栏,意象中带有乡愁。
- 黄陵庙:指的是专门祭祀黄帝的庙宇,象征历史的沉重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710),清代著名词人,字梦阮,号隐园,别号梦庵,浙江钱塘人。他早年以诗文见称,后以词名重。陈维崧的词风细腻多情,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金明池 咏雁来红》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开头的“苔绣苍琅”即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逐渐沉重。诗中“夕阳雁背微丹”,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憔悴秋娘”和“倦亸画栏无力”,表现出一份深切的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汉苑和唐陵所缺少的花木,似乎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秋意的世界,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苔绣苍琅:描绘青苔的绣般美丽,营造出秋天的清冷。
- 蔓萦屈戍,閒锁街南空宅:藤蔓缠绕,房屋显得空荡,描绘出一种孤寂的环境。
- 霜条露萼:冬霜中的花蕾,暗示生命的脆弱。
- 想夕阳雁背微丹:夕阳下的鸿雁,形象生动,传递出温暖。
- 似憔悴秋娘:比拟秋天的女子,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女子比作憔悴的秋娘,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共鸣。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如“倦亸画栏无力”,使得环境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飒飒宾鸿南雁日”。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生命的脆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苔: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夕阳:代表温暖与希望,也暗示着日落而息的无奈。
- 鸿雁:象征归属与自由,同时也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 秋娘:代表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苔绣苍琅”中“苍琅”指的是什么? A. 深青色
B. 明亮的颜色
C. 温暖的色调
D. 暗淡的色彩 -
诗中提到的“憔悴秋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悦
B. 愁苦
C. 疲惫
D. 冷漠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夜泊牛津》中,夜晚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与陈维崧的《金明池 咏雁来红》中的秋天的凄凉相呼应,都是对时间流逝与生命脆弱的感慨。但李白的表达更为豪放,而陈维崧则细腻而沉郁,反映出两位诗人的不同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