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小山苍翠》

时间: 2025-01-21 10:38:17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
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
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白话文翻译:

小山翠绿,竹影横斜映在窗边。
青烟缕缕从香炉中飘散,感觉自己身处风台月观之中。
清香引人靠近,谁在这里种植幽静的丛林?
金色的花苞逐渐绽放,尚且带着淡淡的鹅黄色。
汉宫的美丽半遮面容,未曾让人间看到。
不比岭前的梅花,问为何天高水远。
适合烟雨朦胧,一枝淡淡的春天,
乘着好兴致,写下新诗,只怕冰冷会伤了砚台。

注释:

  • 青缕:指青色的烟缕。
  • 薰炉:香炉,熏香之器。
  • 汉宫半额:指汉代宫女的美丽面容,半遮半掩。
  • 鹅黄:指浅黄色,形容花蕾的颜色。
  • 水远:指水流远,象征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作的作者不详,属于宋代的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学一个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极为活跃,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作者在山中小居,欣赏自然景色,感受春日的气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自然的宁静氛围。开头两句描绘小山的苍翠与竹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青烟和香气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一环境的诗意与灵动感。诗中提到的“金作蓓,蕾成花”,不仅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这句以汉代宫女的美丽形象,暗示了自然之美的珍贵与难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叹。最后几句通过“宜烟宜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渴望置身于自然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情。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描绘了小山的青翠和竹影的交错,营造了宁静的环境。
  2.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青烟从香炉中升起,作者感受到身处在清风明月之中。
  3.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清香吸引着人,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4. 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金色的花苞逐渐开放,带着淡淡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绽放。
  5.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比喻自然之美的珍贵,似乎不愿意轻易显露于世。
  6.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表现出对梅花的思考,暗示自然之美与人间的距离。
  7.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适合烟雨朦胧的春天,一枝清淡的春意。
  8. 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表达了创作的兴致,同时担心寒冷的天气会影响写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美丽相结合,如“汉宫半额”。
  • 对仗:如“清香招近”对“谁为植幽丛”。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如“觉身居风台月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创作的执着,展现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山苍翠:象征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宁静。
  • 竹影:代表着文人雅士的清高与隐逸。
  • 青缕:象征着宁静与舒适的环境。
  • 金作蓓: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山水花草
    B. 城市建筑
    C. 人物活动

  2. “汉宫半额”中的“汉宫”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宫女?
    A. 唐代
    B. 宋代
    C. 汉代

  3. 诗人表达了对创作的什么态度?
    A. 无所谓
    B. 渴望与热情
    C. 逃避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偏向于清晨的宁静。
  • 《静夜思》:通过夜晚的静谧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的自然美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