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古辞七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29:15意思解释
绍古辞七首 其二
作者: 鲍照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
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
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
离心壮为剧,飞念如悬旗。
石席我不爽,德音君勿欺。
白话文翻译
我和你分别时,刚刚开始献丝的蚕女。
何必说时光飞逝,寒衣已经缝制好了。
绦带和绣品多已废弃,一直尘封在帛卷中。
心中离愁愈发强烈,思念如同高悬的旗帜。
我在石席上静坐,望你不要辜负我的心意。
注释
- 蚕妾:即蚕女,指养蚕的女子。
- 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 绦绣:指用丝绸和刺绣制成的衣物。
- 篇帛:指布帛的卷轴。
- 离心:离别的心情。
- 德音:美好的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抒情和写景,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真挚,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绍古辞》是鲍照的一组诗作,此诗的创作灵感或源于他与友人、亲人之间的离别情感。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亲友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情感的坚守。首句“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以蚕女的情景开篇,既是对自己的一个自况,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接着的“何言年月驶”,则强调了时光的飞逝,令作者感到惋惜。
诗中“寒衣已捣治”一句,表达了作者在离别后,依然在努力维持生活和情感的联系。这里的“寒衣”不仅仅是物质的生活需求,更是对他人情感的寄托。后面提到的“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表现出一种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感,正如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
“离心壮为剧,飞念如悬旗”展现了思念的强烈,思念如同高高悬挂的旗帜,既显眼又难以捉摸,形象生动且富有情感。最后一句“石席我不爽,德音君勿欺”,则是对对方的期望与信任,表达了希望在漫长的思念中,能够收到对方的好音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珍贵,展现了鲍照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
这句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和情景,蚕女刚开始献丝,暗示着生活的起步和希望。 -
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
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同时提到寒衣的缝制,表明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与对他人的关心。 -
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
通过对绦绣的叹息,反映出生活的失落感,岁月的尘埃覆盖了曾经的美好。 -
离心壮为剧,飞念如悬旗。
离别后的思念愈发强烈,形象化思念的状态,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
石席我不爽,德音君勿欺。
表达了对朋友的期盼和信任,希望对方不要辜负自己的情感。
-
-
修辞手法:
- 比喻:思念如“悬旗”,将情感具象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寒衣已捣治,绦绣多废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情感的坚守,展现了人在时光流逝中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蚕妾:象征着柔弱和依赖,暗示生活的细腻与温柔。
- 寒衣:象征着关怀与温暖,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深厚。
- 绦绣:代表美好和精致,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与追求。
- 悬旗:象征着高昂的思念与无法捉摸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鲍照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南北朝
C. 宋朝
D. 明朝 -
“蚕妾初献丝”中“蚕妾”指的是?
A. 织女
B. 养蚕的女子
C. 士人
D. 皇妃 -
“何言年月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愤怒
D.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鲍照的《绍古辞》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但鲍照更侧重于生活琐事的描写,而李白则多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现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鲍照诗集》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