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时间: 2025-01-21 22:34:05意思解释
念奴娇
作者: 杨芳灿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锦筵红烛,酒三行以后,拍张言志。
但得索郎同旅语,眼底何知许事。
如此良宵,为招座客,各试平生技。
蔗竿为仗,下阶三中其臂。
便拟火底调笙,柱间缚角,演出鱼龙戏。
打鼓朅来骑屋栋,竟作掺挝而起。
人笑颠狂,我誇跌宕,任达为佳耳。
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宴会上,红烛摇曳,酒过三巡之后,大家开始畅谈志向。
只要能与朋友畅所欲言,眼前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
这美好的夜晚,邀请各位宾客,大家展现自己的才艺。
用甘蔗做武器,走下台阶,挥舞在手中。
准备在火光底下演奏笙乐,角落里系住乐器,展现鱼龙舞。
打鼓声响起,骑在屋顶的表演者,竟然跳起来。
人们笑我狂妄,我则自夸洒脱,任凭随意地享受这美好。
谁能端坐不动,读书像个老博士呢?
注释:
- 锦筵: 华丽的宴席,形容场面的奢华。
- 红烛: 红色蜡烛,象征热烈的氛围。
- 索郎: 朋友或同伴。
- 蔗竿: 甘蔗的杆,作为临时的武器或道具。
- 鱼龙戏: 传统的民间舞蹈,象征欢乐的表演。
- 掺挝: 形容打鼓时的动作,带有一种热烈的气氛。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鱼龙戏”来自于古代民间舞蹈,象征着喜庆和欢乐的气氛,常在节庆或宴会上表演。此外,诗中提到的宴会场景反映了清代士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社交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芳灿,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而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场景与兴致盎然的社交活动,风格豪放,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是士人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景与士人交往的热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描绘一个热闹的宴会场景,展现了诗人在欢愉中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开篇以“锦筵红烛”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华丽而温馨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热烈的社交活动。接着,诗人通过“酒三行以后,拍张言志”展示了饮酒后人们的豪迈与畅快,表达了与友人畅谈志向的渴望。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气氛,诗人不再受学术束缚,勇于展现自我,表现出一种对传统学问的反叛与对生活的热情。诗中提到的各种表演,如“演出鱼龙戏”,不仅增添了欢庆的气氛,也象征着人们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最后,诗人以“任达为佳耳”的洒脱态度,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生活应当充满激情与乐趣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锦筵红烛: 描绘热闹的宴会。
- 酒三行以后: 暗示饮酒后的醉意与放松。
- 拍张言志: 开始畅谈理想与志向。
- 如此良宵: 赞美美好的夜晚。
- 便拟火底调笙: 准备在火光下演奏,暗示热情洋溢。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对偶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比喻: “鱼龙戏”比喻表演的生动,有趣。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倡导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放下束缚,享受与朋友的欢乐时光。
意象分析:
- 宴会: 代表人际交往的乐趣。
- 红烛: 象征热情与温暖。
- 甘蔗: 作为把玩工具,象征随意与趣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筵”指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一种宴席
- C. 一种乐器
-
“鱼龙戏”象征什么?
- A. 传统舞蹈
- B. 学术研究
- C. 战争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宴李二白二十二韵》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友人的豪情,但其更为豪放激昂,而《念奴娇》则在热闹中更显细腻与生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