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观小僮汲水浇石假山》
时间: 2025-01-01 14:3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堂后檐前小石山,一峰瘦削四峰撵。
忽腾绝壁三千丈,飞下清泉六月寒。
乃是家僮聊戏事,倒倾古井作惊湍。
老夫畏热年来甚,更借跳珠裂玉看。
白话文翻译:
在堂后檐前有一座小石山,一座瘦削的山峰被四座山峰围绕。
忽然从绝壁上腾起三千丈高的山崖,清泉飞流而下,六月的寒气扑面而来。
原来是家里的小童在玩耍,把古井的水倒出来,制造出惊人的水流。
我这位老者因怕热,年复一年感到特别难受,索性借着水珠跳跃、晶莹剔透的景象来消暑。
注释:
字词注释:
- 堂后:指房子的后面。
- 檐前:指屋檐的前面。
- 瘦削:形容山峰细长、峻峭。
- 腾:指跃起、飞升。
- 绝壁:陡峭的山崖。
- 清泉:指清澈的泉水。
- 古井:古老的井,暗指水源。
- 惊湍: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惊人。
- 跳珠裂玉:形容水珠跳动时晶莹剔透,像美玉一样。
典故解析:
-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以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孟弢,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怀,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其诗清新自然,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酷暑之时,诗人通过观察身边的小童汲水玩耍,感受到清泉带来的清凉和乐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小童的无忧无虑,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酷暑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酷暑时节的自然场景和生活情趣。开头两句以小石山为背景,引出清泉的飞流而下,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中的“飞下清泉六月寒”生动地表现了酷热夏季中清泉带来的凉意,通过对比渲染出夏日的炎热与泉水的清凉,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与感官的双重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诗人自身的感受融入其中,展现了老夫对酷暑的畏惧与无奈,以及通过小童玩水所产生的乐趣来消解炎热的情绪。最后一句“更借跳珠裂玉看”意象丰富,既有水珠跳动的动感,又有宝玉的晶莹剔透,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流露出诗人的幽默与生活态度,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乐观的一面,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后檐前小石山:描绘了一个小石山的全景。
- 一峰瘦削四峰撵:具体描写了山的形态,展现出山的特征。
- 忽腾绝壁三千丈:突兀的高山,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 飞下清泉六月寒:描绘泉水飞流而下,带来的清凉感。
- 乃是家僮聊戏事:揭示了这一切的源头是孩子们的嬉戏。
- 倒倾古井作惊湍: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湍急的场景。
- 老夫畏热年来甚: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恐惧。
- 更借跳珠裂玉看:通过水珠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珠比作“裂玉”,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 夸张:如“腾绝壁三千丈”描绘出一种壮丽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无奈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石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清泉:代表着生命的源泉和清凉的慰藉。
- 家僮: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老夫:代表着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石山的特点是什么?
- A. 高大挺拔
- B. 瘦削细长
- C. 平坦宽阔
-
清泉的出现给诗人带来了什么感受?
- A. 炎热
- B. 凉爽
- C. 忧伤
-
“老夫畏热年来甚”中“畏热”指的是什么?
- A. 喜欢热
- B. 害怕热
- C. 不在意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酷暑观小僮汲水浇石假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侧重于生动的水景与儿童玩乐,后者则更多表现了静谧的山林气息。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风格,展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杨万里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