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香不是不寒清,参遍横枝酒未醒。
梦入西湖疏影里,觉来失却冷泉亭。
白话文翻译
梅花的清香并不是因为寒冷的空气而显得清新,喝酒时我也曾浸透于梅花的横枝之中,然而酒意未醒。梦中我漫步于西湖的疏影之中,醒来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冷泉亭的清幽。
注释
- 梅香:梅花的香气,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寒清:寒冷而清新的气息。
- 参遍:指深入其中,尽情享受。
- 横枝:指梅花的横向枝条。
- 酒未醒:指喝醉未醒,暗示沉浸于酒意中。
- 梦入:梦中进入某个境地。
- 疏影:指西湖水面上梅花的影子。
- 冷泉亭:一个清幽的地方,象征宁静和恬淡。
典故解析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古往今来,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成为吟咏的主题。冷泉亭则暗指一种宁静的栖息之所,常用于表达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以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之际。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那样,虽身处喧嚣,心中依然向往清幽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醉酒后失去清幽的惋惜。开头两句“梅香不是不寒清,参遍横枝酒未醒”通过对梅花香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清新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醉酒之后对梅花的香气产生了独特的感受。酒未醒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仿佛在醉与醒之间徘徊。
接着“梦入西湖疏影里,觉来失却冷泉亭”则转向梦境中的西湖,疏影暗示着梅花在水面上的倒影,给人一种轻柔而飘渺的感觉。诗人从梦中醒来,却发现失去了那种清幽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梅花、酒意与西湖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清新自然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哲思。诗中蕴含的情感细腻而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思的余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香不是不寒清”:梅花的香气并不是因为寒冷而清新,暗示香气的内在品质。
- “参遍横枝酒未醒”:在醉酒中,诗人沉浸于梅花的美丽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 “梦入西湖疏影里”:梦境中陶醉于西湖的美丽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 “觉来失却冷泉亭”:醒来后却失去了那种清幽的感觉,带有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梅香不是不寒清”通过比喻暗示梅花的清香与寒冷的关系。
- 拟人:“梦入西湖疏影里”赋予梦境以行动,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严谨的写作风格。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梅花和西湖的热爱,通过酒与梦的结合,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失去后的惋惜,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对纯美事物的向往。
- 酒:暗示醉意与放纵,反映了人对现实的逃避。
- 西湖:代表自然的美好,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之地。
- 冷泉亭:象征宁静与恬淡,表达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香”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坚韧
- C. 酒意
-
诗人在梦中在哪里漫步?
- A. 西湖
- B. 冷泉亭
- C. 梅林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惆怅
- C. 忧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表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态度,而王安石则更侧重于梅花的刚强精神。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