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箫 次晁补之韵》
时间: 2025-01-01 12:1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玉箫 次晁补之韵
作者:吴湖帆
纤手拿云,香唇霏雨,紫仙回袖盈盈。
丝魂袅袅,诉一番衷曲,容与平生。
听六么歇,谙彼此分熟知名。
赢琴调相思有心,莫道无情。
秦台凤史如画,嗟纵目芳菲,梦去谁凭。
帘栊悄倚,试宫移明月,羽展新声。
荡湘波晚,歌自转不管杨琼。
箫吹引低唱小红,曲罢人惊。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轻盈优雅的形象,纤细的手如同在云端,香唇似在细雨中轻盈。她的回袖如仙子般飘逸,仿佛在诉说着深情的曲调,倾诉着心中的情感。两人之间的默契和知名使得相思之情愈加浓厚,不要轻言无情。秦台的凤求凰如同美丽的画卷,纵然目光游离于花丛,但梦中又有谁来依靠?在帘子边悄悄倚靠,试着把明月移近,展翅如羽的新声响起。荡漾的湘江波涛,歌声随之转动,仿佛不在乎杨琼的存在。最后,箫声引来低唱,曲子结束时让人惊讶。
注释
- 纤手:形容女子手指纤细,巧妙可爱。
- 紫仙:指仙女或神女,象征美丽与高贵。
- 丝魂:指丝线般的情感,柔软而婉转。
- 六么:古乐器名,可能指一种乐器的音调。
- 秦台凤史:出自《凤求凰》,形容美丽的景象。
- 帘栊:指窗帘,通常用来描述幽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70-1930),字子云,号湖帆,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画家和诗人,擅长诗词和绘画,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吴湖帆晚年,正值社会变革时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怀念,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紫玉箫》是一首典雅而细腻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女性之美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思考。诗歌的开头通过“纤手拿云”和“香唇霏雨”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柔美形象,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丝魂袅袅,诉一番衷曲”,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使得情感的传达更为细腻而深切。
诗中反复提到的“相思”与“无情”,则是对情感状态的深刻探讨,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无情的反思。相较于世俗的冷漠,作者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细腻与温柔。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及的“秦台凤史”与“明月”,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浓厚的诗意氛围。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层次感,情感由浅入深,渐渐引导读者走入一个充满美感与思索的世界,体现了吴湖帆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纤手拿云,香唇霏雨,紫仙回袖盈盈。
- 描绘女子的优雅形象,手如云端,唇似细雨,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丝魂袅袅,诉一番衷曲,容与平生。
- 表达情感的细腻与柔软,倾诉着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
听六么歇,谙彼此分熟知名。
- 提到对彼此的熟悉和默契,暗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
-
赢琴调相思有心,莫道无情。
- 通过琴声传达相思之情,反驳世俗的无情观念。
-
秦台凤史如画,嗟纵目芳菲,梦去谁凭。
- 描绘美丽的景象与梦境,感叹人生无常。
-
帘栊悄倚,试宫移明月,羽展新声。
- 描述静谧的环境与新生的声音,暗示生机与希望。
-
荡湘波晚,歌自转不管杨琼。
- 强调音乐的流动性与自然的交融,表现一种洒脱的态度。
-
箫吹引低唱小红,曲罢人惊。
- 最后,音乐的结束让人惊讶,象征着情感的突然升华与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纤手拿云”比喻女子的手轻盈。
- 拟人:如“丝魂袅袅”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与美展开,表达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对浮华世界的反思,展现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手:象征柔美与细腻。
- 紫仙:象征高贵与梦幻。
- 丝魂:象征柔情与细腻情感。
- 秦台凤史:象征美丽的记忆与历史。
- 明月:象征清晰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也为诗歌增添了多重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仙”主要象征什么? A. 现实中的女子
B. 高贵与梦幻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
诗中“丝魂袅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与绝望
B. 柔情与细腻
C. 冷漠与无情
答案:B -
“秦台凤史如画”中的“凤史”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故事
B. 传说中的凤凰
C. 画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凤求凰》:相似主题的古诗,表达爱情与美的结合。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美丽的意象。
诗词对比
- 吴湖帆与晁补之的诗作,均展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描绘,但吴湖帆更注重情感的内心世界,而晁补之则更多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层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湖帆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