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7 09:20:14

潆沙漱鲜泻河津,素绠青筒晓汲新。

声动竹炉群壑雨,味倾瓷碗五湖春。

径劳车马山如市,井集琴尊石欲粼。

独有东山明月上,夜深相印赏心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泉三首 其二
作者: 谈高祐 〔明代〕

潆沙漱鲜泻河津,
素绠青筒晓汲新。
声动竹炉群壑雨,
味倾瓷碗五湖春。
径劳车马山如市,
井集琴尊石欲粼。
独有东山明月上,
夜深相印赏心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河边取水的场景。河水轻轻流淌,清澈见底,晨曦中取水的青筒显得格外新鲜。竹炉中水声潺潺,仿佛在与山谷中的雨声相互应和;瓷碗中盛放的汤水,带着五湖四海的春意。尽管路上车马繁忙,仿佛市场一般,然而在井边,琴声和酒香交织,石头上闪烁着光亮。此时,只有东山上的明月依然高挂,夜深人静时,月光照映下的心灵感受,仿佛与赏月的人心意相通。

注释:

  • 潆沙:水流在沙滩边缘轻轻荡漾的样子。
  • 漱鲜:用水漱洗新鲜的食物。
  • 素绠:白色的绳索,形容青筒的绳索。
  • 青筒:一种取水用的筒,颜色为青色。
  • 竹炉:用竹子制成的炉子,通常用来煮水。
  • 瓷碗:用瓷器制成的碗,形容盛放食物时的美观。
  • 琴尊:指琴和酒器,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谈高祐,明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谈高祐的隐居生活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的场景与情感,反映出他追求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取水的场景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的开篇便以“潆沙漱鲜泻河津”引入,意境清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接下来的“声动竹炉群壑雨”,不仅描绘了水声与雨声的交响,还反映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这里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文生活的思考。描绘的场景如“车马山如市”,虽描述了繁忙的生活,但在“井集琴尊石欲粼”的描写中,又透露出一种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一句“夜深相印赏心人”,则将情感升华,表达了与友人共享月下清辉的美好时刻,传递出一种心灵的契合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潆沙漱鲜泻河津:描写河水清澈,沙滩边水波荡漾,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 素绠青筒晓汲新:晨曦中用青筒取水,象征新鲜的生活气息。
  • 声动竹炉群壑雨:水声与雨声交织,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氛围。
  • 味倾瓷碗五湖春:碗中的汤水,寓意着春天的滋味,体现生活的美好。
  • 径劳车马山如市:道路上车马繁忙,形成市场的热闹景象。
  • 井集琴尊石欲粼:井边琴声悠扬,酒器闪烁,展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独有东山明月上:东山的明月高悬,象征着静谧与高远。
  • 夜深相印赏心人:在夜深人静时,心灵的共鸣与赏月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景象与自然的声音进行比喻,增强画面感。
  • 对仗:句与句之间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声动”使非生命的事物具有人性,使场景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索。通过描绘取水、琴酒相伴的生活情景,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理想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水:象征生命的流动,清新自然。
  • 青筒:代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与真实。
  • 竹炉: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明月:象征高远与宁静,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潆沙”指的是什么?

    • A. 沙滩边缘的水流
    • B. 河水中的沙子
    • C. 沙滩上的花朵
  2. 诗中提到的“青筒”有什么用途?

    • A. 取水
    • B. 做饭
    • C. 喝酒
  3. “夜深相印赏心人”中“相印”指的是什么?

    • A. 共享月光的乐趣
    • B. 书信往来
    • C. 互相帮助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谈高祐与王维:两位诗人皆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王维的诗更多表现出对山水的沉静细腻,而谈高祐则在细节描写上更加生动,情感表达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谈高祐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