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寄季玉妹)》

时间: 2025-01-08 11:41:16

小阑干,深院宇。

依旧当时别处。

朱户锁,玉楼空。

一帘霜日红。

弄珠江,何处是,望断碧云无际。

凝泪眼,出重城。

隔溪羌笛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阑干,深院宇。
依旧当时别处。
朱户锁,玉楼空。
一帘霜日红。
弄珠江,何处是,
望断碧云无际。
凝泪眼,出重城。
隔溪羌笛声。

白话文翻译:

在小小的栏杆边,深院的空间里。
依然是当年分别的地方。
朱红的门紧锁,玉楼空空如也。
一帘霜光透出红色的阳光。
玩弄着珠江的水,哪里才是,
望断远方碧蓝的云天无尽头。
泪水凝聚在眼中,走出重重的城门。
隔着溪水,羌笛的声音传来。

注释:

  • 小阑干:小栏杆,指庭院的围栏。
  • 深院宇:深邃的院子和空间。
  • 朱户锁:红色的门紧锁着。
  • 玉楼空:华丽的楼房空无一人。
  • 一帘霜日红:窗帘透出霜白的阳光,映照出红色。
  • 弄珠江:玩弄珠江的水流。
  • 望断碧云无际:目光穿透远方的碧蓝云彩,无法看到尽头。
  • 凝泪眼:眼中含泪。
  • 隔溪羌笛声:隔着小溪传来羌笛的声音。

典故解析:

羌笛:羌笛是一种来自羌族的传统乐器,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在古诗中,笛声常常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个人风格独特,常展现出洒脱和豪放的情怀。

创作背景:

《更漏子》是苏轼在与友人分别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深院、朱户、羌笛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孤寂而又充满思绪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更漏子(寄季玉妹)》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词,字里行间透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开篇以“小阑干,深院宇”引入,给人以宁静而深邃的感觉,似乎在描绘一个孤寂的环境。紧接着“依旧当时别处”,将思绪带回到当年分别的情景中,情感的深刻与细腻在此刻显露无遗。

“朱户锁,玉楼空”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渴望,朱红的门象征着被锁住的情感,而空荡的玉楼则暗示着等待与失落。接下来“一帘霜日红”,描绘了窗外的景色,霜光红日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暖的对比,恰如离愁中的思念。

“弄珠江,何处是,望断碧云无际”,诗人用珠江的水流象征着思念的漫长与无尽,目光穿透蓝天,似乎在寻找那一丝丝的希望。最后两句“凝泪眼,出重城,隔溪羌笛声”,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泪水和羌笛声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人的无尽思念和对远方的渴望。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阑干,深院宇:院落深邃,栏杆小巧,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依旧当时别处:回忆往昔,重温离别的情景。
  3. 朱户锁,玉楼空:象征被封闭的心灵,空荡荡的楼宇让人感到孤独。
  4. 一帘霜日红:窗帘透出霜光,红色的阳光形成冷暖对比。
  5. 弄珠江,何处是:玩耍于珠江水流,感叹寻找的无果。
  6. 望断碧云无际:远望无尽的蓝天,感到孤独无助。
  7. 凝泪眼,出重城:泪水在眼中,走出重重的城门,内心的痛苦显而易见。
  8. 隔溪羌笛声:远处传来羌笛声,愈发引发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无尽的珠江水流。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节奏上较为工整,形成音律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寄托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阑干:象征着细腻与柔弱的情感。
  • 深院宇:代表了内心的深邃和孤独。
  • 朱户:象征被锁住的情感。
  • 玉楼:代表着高洁与空灵。
  • 珠江:象征思念的绵绵不绝。
  • 碧云:象征无尽的渴望与追寻。
  • 羌笛声:传递出思乡与离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阑干”指的是什么? A. 小船
    B. 小栏杆
    C. 小桥

  2. 诗中“朱户锁,玉楼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失落
    C. 喜悦

  3. “凝泪眼,出重城”中的“重城”意味着什么? A. 远方的城市
    B. 心中的重重忧虑
    C. 现实的城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苏轼的《更漏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离愁的思念,但苏轼的词更多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李清照则是对爱人的眷念。两者都运用了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