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07 05:12:07

半开帘,斜背烛。

困倚画屏新浴。

眉淡扫,髻低梳。

夜凉生绣襦。

秋声骤。

雁来候。

人共海棠消瘦。

香乍热,箪微寒。

魂消似去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作者: 过春山 〔清代〕

半开帘,斜背烛。
困倚画屏新浴。
眉淡扫,髻低梳。
夜凉生绣襦。
秋声骤。
雁来候。
人共海棠消瘦。
香乍热,箪微寒。
魂消似去年。


白话文翻译:

半掩的窗帘,烛光斜斜地照着。
我疲倦地倚靠在画屏旁,刚刚洗完澡。
轻轻地描画眉毛,低低地盘起发髻。
夜晚凉意袭来,绣制的衣襦显得清新。
秋天的声音突然加重,
大雁归来报到。
人也在海棠花下显得消瘦。
香气刚刚热起来,竹筒里的食物却有些寒冷。
我的灵魂似乎消散得像去年一样。


注释:

  • 更漏子:词牌名,属于词的一种,常用于抒情。
  • :蜡烛,这里指夜晚的照明工具。
  • 困倚:疲倦地靠着,显示出人的疲惫与倦意。
  • 画屏:装饰性画的屏风,增添了室内的雅致。
  • 绣襦:绣制的衣服,通常指女性的服饰,带有美感。
  • 秋声:秋天的声音,常与萧瑟、孤寂相连。
  • 海棠:一种花,常用来象征美丽与消逝。
  • 魂消: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过春山,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常常表现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慨。

创作背景
《更漏子》写于晚秋时节,或是作者在经历了某种情感的波动后所作,诗中透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更漏子》是一首细腻的词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全词通过描绘一位女性的夜晚独处,巧妙地将个体情感与季节变化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和秋冬交替的孤寂感。诗中“半开帘,斜背烛”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烛光的摇曳映衬出内心的迷茫与思绪的纷乱。

在细节上,作者通过“眉淡扫,髻低梳”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妆容与心境的变化,正如她在夜晚的幽静中反思往昔。在“秋声骤,雁来候”中,秋天的声音与归来的大雁,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暗喻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最后一句“魂消似去年”,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时间的无情紧密相连,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思念。

整首词在结构上虽简洁,但意境却极为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细腻情感的把握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开帘,斜背烛:窗帘半掩,烛光斜射,营造出朦胧的夜晚氛围。
  2. 困倚画屏新浴:疲倦地靠着画屏,刚洗完澡,显示出一种放松与倦怠。
  3. 眉淡扫,髻低梳:轻描淡写的妆容,低盘的发髻,反映出女性的优雅与内心的恬静。
  4. 夜凉生绣襦:夜晚的凉意让精致的绣衣显得更加清新。
  5. 秋声骤:秋天的声音突然加重,带来一种紧迫感。
  6. 雁来候:大雁归来的时刻,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7. 人共海棠消瘦:人和海棠花都显得消瘦,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8. 香乍热,箪微寒:香气刚刚热起来,竹筒里的食物却有些凉,反映出生活中的对比与矛盾。
  9. 魂消似去年:内心的迷惘与思念仿佛与去年的经历重叠,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魂消”暗示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 拟人:秋声与雁的归来,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在描写时常用对仗的手法,增强词句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织。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遮挡与内心的防备。
  2. :光明与希望的象征,也暗示着短暂与脆弱。
  3. 画屏:美的代表,亦是内心世界的映射。
  4. 海棠:美丽易逝的象征,反映了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5. 秋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更漏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过春山
    • C. 杜甫
  2. 诗中“困倚画屏新浴”中的“新浴”指的是什么?

    • A. 刚洗完澡
    • B. 新衣服
    • C. 新的画
  3. 诗中的主要意象是?

    • A. 春天的花
    • B. 秋天的声音和大雁
    • C. 冬天的雪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出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都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而过春山则在秋天的背景下,融合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