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长安》

时间: 2025-01-04 10:09:29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
且向长安度一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失意与思乡之情。诗中说,家乡的环境依然美好,享有秦朝的遗风;而我却感到很羞愧,成为了明代的失意之人。害怕在故乡遇见老朋友时被他们嘲笑,因此决定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注释

  • 家园:指作者的故乡。
  • 尚留秦:意指故乡保留了秦朝的风韵。
  • 耻作:感到羞耻。
  • 明时失路人:指在明朝中途失意的人。
  • 恐逢:害怕遇见。
  • 莺花笑:指春天莺鸟和花朵的美丽,象征快乐和美好。

典故解析

  • :指中国历史上的秦朝,象征着强盛的国家和美好的家园。
  • 明时失路人:说明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重视,作者自感无路可走,失去人生方向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字季常,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以人生感悟、山水田园为主题,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常建落第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失意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与向往。

诗歌鉴赏

《落第长安》是一首表达失意与思乡情感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的孤独与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的失落感:尽管故乡的环境依然美好,但自己却感到羞耻,成为了明代的失路人。这里的“耻作”字眼,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责与不甘。

接下来的句子则流露出对故乡的惧怕与期待。作者担心在故乡遇见朋友时被嘲笑,说明了他的自卑和对社会评价的敏感。而“且向长安度一春”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选择,虽然感到失落,但仍希望在长安安度时光,等待下一次机会。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浓郁的怀乡情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园好在尚留秦:开头提到家乡的美好,暗含对故乡的留恋。
  • 耻作明时失路人:表达了对自己落第的羞愧与无奈。
  • 恐逢故里莺花笑:表现出对故乡的恐惧,害怕被嘲笑。
  • 且向长安度一春:选择在长安度过春天,蕴含了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故乡的美好与自己失落的状态进行对比。
  • 拟人:将莺花拟人化,赋予其感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象征: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希望,故乡则承载着过往的美好。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失落与思乡的主题展开,表现了作者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园:象征温暖和归属感。
  • 莺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力和美好。
  • 长安:象征繁华、希望与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尚留秦”指的是: A. 故乡的历史
    B. 秦朝的文化
    C. 自己的失落
    D. 以上皆是

  2. “恐逢故里莺花笑”中的“莺花”象征: A. 春天的美好
    B. 失落的友情
    C. 乡愁的情感
    D. 未来的希望

  3. 诗人选择在长安度春天,说明了: A. 对故乡的厌倦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长安的向往
    D. B和C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A. 春天的美好
  3. D. B和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常建的《落第长安》更加强调个人的失落感和对故乡的情感。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豁达,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常建的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