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翁十首 张载 〔宋代〕 傅岩岩下筑岩翁,幽通心与帝心通。 忧勤未感思贤梦,相霖何日见成功。
白话文翻译:
在傅岩的岩石下,有一位筑岩的老翁,他的心灵与天帝的心灵相通。 他忧心忡忡,勤勉工作,却未能感受到思贤的梦境,何时才能见到他的努力成功呢?
注释:
- 傅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处山岩。
- 筑岩翁:指在岩石下劳作的老人,这里可能象征着辛勤工作的人。
- 幽通:深邃地相通。
- 帝心:天帝的心意,这里可能指天意或更高的理想。
- 忧勤:忧虑而勤奋。
- 未感思贤梦:未能感受到思贤的梦境,指未能得到启示或灵感。
- 相霖:指祈求降雨,这里可能比喻期待成功或成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尤其在理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八翁十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载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以及对成功和成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岩石下劳作的老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幽通心与帝心通”一句,展现了作者对天意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忧勤未感思贤梦”则反映了作者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挫折感。最后一句“相霖何日见成功”则是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载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傅岩岩下筑岩翁”,通过描绘一个在岩石下劳作的老翁,营造了一种艰苦劳作的氛围。
- 第二句“幽通心与帝心通”,表达了老翁的心灵与天帝相通,暗示了他的理想和追求。
- 第三句“忧勤未感思贤梦”,反映了老翁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忧虑和困惑。
- 第四句“相霖何日见成功”,表达了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老翁的心灵与天帝相通,赋予了老翁以神圣的追求。
- 比喻:用“相霖”比喻期待成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成功的渴望。通过描绘一个在岩石下劳作的老翁,作者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和对未来成功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傅岩岩下:象征着艰苦的环境。
- 筑岩翁:象征着辛勤工作的人。
- 幽通心与帝心通: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 忧勤未感思贤梦:象征着追求过程中的困惑和挫折。
- 相霖何日见成功:象征着对未来成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筑岩翁”象征着什么? A. 辛勤工作的人 B. 天帝 C. 思贤梦 D. 成功
- “幽通心与帝心通”表达了什么? A. 老翁的忧虑 B. 老翁的困惑 C. 老翁的理想和追求 D. 老翁的成功
- “相霖何日见成功”中的“相霖”比喻什么? A. 忧虑 B. 困惑 C. 成功 D. 理想
答案: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载的其他作品,如《正蒙》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风格。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与张载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其他作品可能更侧重于哲学思考。
- 与苏轼的作品相比,张载的诗更加内敛和深邃,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和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张载全集》:收录了张载的所有作品,是研究张载思想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