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

时间: 2025-01-08 00:28:33

恨袅晴丝,商量试寒深浅。

鵊鹎唤、韶华又晚。

数番风,信倦我,探芳心眼。

问客路、长亭短亭烟柳,自古送人何限。

故国清明,饧箫几回喧暖。

算等是、钱灰酒盏。

认松楸,非旧树,梦痕疑幻。

凝望处、伤心几人知我,莫问南天归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青游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恨袅晴丝,商量试寒深浅。
鵊鹎唤韶华又晚。
数番风,信倦我,探芳心眼。
问客路长亭短亭烟柳,自古送人何限。
故国清明,饧箫几回喧暖。
算等是钱灰酒盏。
认松楸,非旧树,梦痕疑幻。
凝望处伤心几人知我,莫问南天归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提到细雨如丝,询问天气的寒冷深浅;鸟儿的鸣叫唤醒了春天,但似乎来得太晚。多次遭遇风的吹拂,我感到疲倦,心中探寻着芳草的芳香。问起客人的路途,长亭短亭烟柳依依,自古以来送别的人何其众多。故国的清明时节,笛声几次在温暖中响起。算起来,只有那酒盏中的钱灰了。认得那些松树和梧桐,却不是旧时的树,梦中的痕迹让人疑惑是否真实。凝视的地方,伤心的情感有几人能理解我,莫问那南去的归雁。

注释

  • 袅晴丝:形容细雨如丝,轻柔而细腻。
  • 鵊鹎:一种鸟,叫声清脆,常用于春天的象征。
  • 寒深浅:指天气的寒冷程度。
  • 长亭短亭:古代送别常设的亭子,象征别离之情。
  • 饧箫:指温暖的笛声,饧为甜蜜,象征音乐的美好。
  • 钱灰酒盏:指酒杯中的残留酒渍,暗示时光的流逝。
  • 梦痕疑幻:梦中的痕迹让人怀疑是否为幻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融入自身的经历与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踏青时节,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踏青游》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便以“恨袅晴丝”引入,细雨的轻柔与寒意的交织,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脆弱与不确定。接着,诗人提到鸟鸣唤醒春天,却又显得来得晚了,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无情。接下来的描写中,长亭短亭的烟柳,勾起了对离别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古以来送别的无尽情怀。

在诗的后半部分,故乡的清明时节与笛声的喧暖相对,带出一种温馨却又带有忧伤的情感。酒盏中的钱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奈,而认得的松楸树却不是曾经熟悉的旧景,令诗人倍感惆怅。最后,诗的结尾以“莫问南天归雁”收束,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离别与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袅晴丝,商量试寒深浅:细雨如丝,恨其柔弱;询问天气的寒冷程度,表现出一种对春天的不确定感。

  • 鵊鹎唤韶华又晚:鸟儿的呼唤唤醒春天,但似乎来得太晚,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数番风,信倦我,探芳心眼:经历多次风的吹拂,诗人感到疲倦,内心渴望寻找春花的芳香。

  • 问客路长亭短亭烟柳,自古送人何限:询问行人,长亭短亭的烟柳景象让人想到古往今来的送别。

  • 故国清明,饧箫几回喧暖:故乡的清明时节,笛声多次响起,带来温暖的回忆。

  • 算等是钱灰酒盏:酒杯中残留的灰烬,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奈。

  • 认松楸,非旧树,梦痕疑幻:认得的松树和梧桐并不是曾经熟悉的老树,梦中的痕迹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 凝望处伤心几人知我,莫问南天归雁:凝视的地方,心中伤感,几人能理解,最后以归雁作结,表达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晴丝”,表现出其细腻柔美。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了唤醒春天的能力。
  • 对仗:长亭短亭、烟柳相对,增添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此诗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同时也暗含着脆弱与不确定。
  • 鸟鸣: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亭子:代表着送别与离愁。
  • 松楸:象征着旧时的记忆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鵊鹎”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2. 诗中“长亭短亭”的意象是用来表达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送别的情感
    C. 离开的无奈

答案: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踏青游》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涉及送别的主题,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