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
时间: 2025-01-17 10:18: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
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
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
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白话文翻译:
尽管贵贱地位不同,但我平生却常常以谦卑自处。
云与泥的地位已经截然不同,山与海的关系却依然相通。
我不禁叹息那些登上龙门的人,竟然也要为鹤而哀悼。
琴与诗尚可相托,但剑与履却是徒然无用。
往昔曾经探讨礼仪,兴起言论总是与我无关。
人们思念崔琰的见解,而早晨的祭祀却遮掩了遵公的教诲。
善良的神灵何其冷酷,依照仁德却难以融合。
天文上北斗星显得虚空,人事上南宫的事务也已停止。
宰相对往日的感情已感伤,平民的情怀则愈发感同身受。
对国家的忠诚未能得到回报,只是徒然向空中发问。
注释:
- 云泥: 比喻地位的差异,云和泥象征着高贵和卑贱。
- 登龙者: 指成功的人,常用来形容高官显贵。
- 琴诗: 代表文人雅士的才华与修养。
- 剑履: 指武士和官员,象征权力和地位。
- 崔琰: 唐代著名的士人,代表了高尚的品德与理想。
- 祭遵公: 指祭祀的礼仪,强调对先贤的尊重。
- 北斗: 北斗星,象征天命和方向。
- 南宫: 指南宫是古代天文学中重要的星官名,象征人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因其才华与品德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悼念李尚书乂时所作,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李尚书作为一位忠臣,其去世使得作者感到国士无归的遗憾,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艰难。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社会地位的差异与人生际遇的无常。开篇以“贵贱虽殊等”引出全诗的主题,强调了生死之间的平等与无常。接下来的“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则暗示了虽然人们的地位不同,但人际关系依然可以相互联系。
在诗中,张九龄对成功和名利的淡然态度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一句,表达了对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同情,仿佛无论是高位者还是低贱者,最终都将面对生死的无奈。诗中反复提及的“琴诗”和“剑履”,分别代表了文人与武士的两种人生追求,表现出对文人理想的向往与对武力地位的质疑。
最后两句“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则是对忠臣遭遇的不平之鸣,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表达了对无辜者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情感,还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
意思是尽管人们的地位和财富不同,但我一直以谦卑的态度生活。 -
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
比喻了社会地位的差异,但人际关系依然能够沟通。 -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叹息那些成功者,竟然也要与失败者一同哀悼。 -
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
文人的雅趣仍然可以寄托,但武士的地位却无用。 -
畴昔尝论礼,兴言每匪躬。
曾经讨论的礼仪,常常与我无关。 -
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
人们怀念崔琰的见解,而朝廷的祭祀却遮掩了真正的教诲。 -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
善良的神灵为何如此冷酷,仁德的命令却难以相融。 -
天文虚北斗,人事罢南宫。
天上的北斗星显得虚无,人事却已停止。 -
上宰既伤旧,下流弥感衷。
宰相对往日感情的伤感,平民则愈加感同身受。 -
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对忠诚于国家的士人未能得到回报,只能徒然向天发问。
修辞手法:
- 比喻: “云泥”比喻高贵与卑贱的地位差异。
- 对仗: 如“琴诗”和“剑履”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文与武的两种人生。
- 排比: 整首诗中多次出现的“忽叹”、“人思”等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成败、忠义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国家忠臣的惋惜,传递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泥: 象征地位的差异。
- 琴诗: 表示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剑履: 代表武士的权力与地位。
- 北斗: 天命与方向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在诗中承载了深刻的哲理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泥”象征什么?
- A. 高贵与卑贱
- B. 云和泥的对比
- C. 自然现象
-
张九龄在诗中表达了对谁的悼念?
- A. 自己
- B. 李尚书乂
- C. 崔琰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失望
- C. 忧国忧民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by 张若虚
- 《红楼梦》中的诗词选段
诗词对比:
-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也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思考,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皆表现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