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秋寄怀弘播上人》

时间: 2025-01-17 08:35:13

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

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

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

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
共辞嵩少雪,久绝贝多书。
远照雁行细,寒条狖挂虚。
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山顶上,云层像冰一样冷冻,孤零零的城市在露水中刚刚清洗过。我们一同告别了嵩山的细雪,早已与贝多的书信绝交。远方的光照在细小的雁阵上,寒冷的树枝上挂着猕猴。泉水分流,煮着月光的色彩,让我想起了茗林的居所。


注释:

字词注释:

  • 极顶:最高的地方,指高山之巅。
  • 云兼冻:云层寒冷,像冰一样。
  • 孤城:孤独的城市,指诗人在的地方。
  • 露洗初:刚刚被露水洗净。
  • :告别。
  • :指嵩山,位于河南省,是著名的山脉。
  • 贝多书:指书信,可能是与友人的书信。
  • 远照:远方的光照。
  • 雁行细:成群的雁,行列细小。
  • 寒条:寒冷的枝条。
  • :猕猴,一种动物。
  • 分泉:泉水的分流。
  • 煎月色:用泉水煮出月光的色彩。
  • 茗林居:指茶林中的居所。

典故解析:

  • 嵩山:中国五岳之一,象征着高大和雄伟。
  • 贝多书:可能象征着友情与交流的断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其风格清新脱俗,兼具细腻与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人身处孤城,感受到自然的冷清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的怀念,同时也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锦城秋寄怀弘播上人》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头的“极顶云兼冻,孤城露洗初”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早晨,孤城沐浴在露水中,给人一种清新却又孤寂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的告别,提到了嵩山的雪和久远的书信,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断裂。

在后面的描写中,远处的雁群与寒枝的猕猴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分泉煎月色,忆就茗林居”将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泉水与月光的结合,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旧日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极顶云兼冻:在最顶端,云层冰冷,传达出环境的严酷与孤立。
  2. 孤城露洗初:孤独的城市在露水中刚被洗净,象征着新生与清新,但也暗示着孤独。
  3. 共辞嵩少雪:告别了嵩山的细雪,表明与过去的告别。
  4. 久绝贝多书:长久未与友人通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5. 远照雁行细:远处的光照在细小的雁阵上,象征着远方的希望与思念。
  6. 寒条狖挂虚:寒冷的树枝上挂着猕猴,带有一种孤寂感。
  7. 分泉煎月色:泉水流淌,煮出月光的颜色,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与思考。
  8. 忆就茗林居:回忆起茶林的居所,表现了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煎月色”将泉水与月光结合,展现出一种梦幻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用词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雁群和猕猴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孤独与思念。诗人在自然的清冷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同时对友人的怀念也在不断加深,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与变化。
  • 孤城:象征着孤独与隔绝。
  • :象征着思念与迁徙。
  • 寒条:象征着寒冷与凋零。
  • :象征着生命与清新。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城”指的是: A. 一座繁华的城市
    B. 一座被寒霜侵袭的城市
    C. 一座孤独的城市
    D. 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2. 诗中“共辞嵩少雪”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对嵩山的美景的赞美
    B. 对友人的告别
    C. 对雪的向往
    D. 对过去的怀念

  3. “分泉煎月色”中的“煎”字主要表达了: A. 烹饪的过程
    B. 对月光的赞美
    C. 泉水与月光的结合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洞 vs. 杜甫: 李洞在描写自然和情感方面更注重细腻的意象,而杜甫则多用沉重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感,展现出不同的抒情风格。

粗略解读:

李洞的诗更显清新与孤独,杜甫的诗则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两者在诗风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