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
时间: 2025-01-17 09:20: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苔染马蹄青,何曾似在城。
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
隐岫侵巴叠,租田带渭平。
肩囊寻省寺,袖轴遍公卿。
梦入连涛郡,书来积雪营。
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
发愤巡江塔,无眠数县更。
玄都一病客,兴善几回莺。
贡艺披沙细,酬恩戴岳轻。
心期公子念,滴酒在雕楹。
白话文翻译:
马蹄上的青苔染上了颜色,何曾像在城中那样清新。
我不曾在寺院中宿夜,常常在御沟旁边漫步。
隐秘的山峦重叠着,田地夹着渭水平原。
我背着包去寻访省寺,手中卷轴遍访公卿。
梦中进入连涛县,书信寄到积雪的军营。
泪水随着离开的雁儿落下,灵魂像夜晚的蝉声般惊慌。
我发愤巡游江边的塔,无眠之夜数个县城更替。
我在玄都作病客,几次在兴善听到黄莺的鸣唱。
贡艺如细沙般披散,酬恩则轻如登岳。
我心中期盼着公子的念想,饮酒在雕刻的柱子下。
注释:
- 苔染:青苔染上了马蹄,形容马蹄在青苔覆盖的地方行走。
- 御沟:古代皇帝的水沟,象征皇权。
- 隐岫:隐秘的山峰。
- 租田:租赁的田地,表示生活的艰辛。
- 肩囊:背着的包,通常用来装书卷或个人物品。
- 贡艺:贡品与技艺,指代文人之间的交流与赞赏。
- 滴酒:饮酒,表示聚会或闲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官至吏部侍郎,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洞的《投献吏部张侍郎十韵》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描绘了一个游历在自然与官场之间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前两句以“苔染马蹄青”开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带我们进入一个青苔覆盖的自然世界,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逃避。“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表现了他对传统宗教生活的排斥与对权力中心的靠近,这种矛盾的心态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全诗多处运用意象,如“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用自然界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虑,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通过“心期公子念,滴酒在雕楹”总结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仿佛是在向友人倾诉自己的心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苔染马蹄青:马蹄沾染了青苔,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何曾似在城:与城中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 不于僧院宿,多傍御沟行:不选择在寺庙中住宿,而是徘徊于权力中心旁,表现出对权力的依赖。
- 隐岫侵巴叠,租田带渭平:描绘自然景观与生活状况的对比,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肩囊寻省寺,袖轴遍公卿:象征着诗人对文化与权力的追求。
- 梦入连涛郡,书来积雪营: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借用自然意象表现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 发愤巡江塔,无眠数县更: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 玄都一病客,兴善几回莺:病中寄情于自然,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 贡艺披沙细,酬恩戴岳轻:表达对人生的淡然和对人情的回馈。
- 心期公子念,滴酒在雕楹:最后以酒宴作为结尾,抒发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苔染马蹄青”比喻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拟人:将“泪随边雁堕”赋予了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肩囊寻省寺,袖轴遍公卿”,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自然、宁静,象征诗人的心境。
- 马蹄:行走、追寻,象征追求自由的精神。
- 边雁、夜蝉:孤独与不安的象征,代表诗人内心的挣扎。
- 江塔:象征理想与追求,表现诗人对远方的渴望。
- 酒:友谊与人情的象征,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洞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御沟”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权力中心
C. 寺庙 -
“泪随边雁堕”中,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友谊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洞与王维的自然诗对比,前者多描写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后者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展现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