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唁菊 张嵲 〔宋代〕 中秋是处已扬芳,篱下朝来欲破黄。 赖得雨荒兼早没,却能应候作重阳。
白话文翻译:
中秋时节,处处菊花盛开,香气四溢。 篱笆下的菊花,早晨似乎要绽放出金黄的色彩。 幸亏雨水稀少且来得早,使得菊花能够如期在重阳节绽放。
注释:
- 唁菊:悼念菊花的诗,可能因菊花凋谢而作。
- 扬芳:散发香气。
- 破黄:指菊花开始绽放出黄色。
- 赖得:幸亏。
- 雨荒:雨水稀少。
- 早没:来得早。
- 应候:按照时节。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赏菊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中秋时节,看到菊花即将凋谢,感叹时光流逝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中秋节后,诗人看到菊花即将凋谢,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菊花凋谢的哀悼和对重阳节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节令的重视。诗中“中秋是处已扬芳”描绘了中秋时节菊花的盛开,而“篱下朝来欲破黄”则预示着菊花的凋谢。后两句“赖得雨荒兼早没,却能应候作重阳”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能够在重阳节绽放的庆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节令变化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节令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中秋是处已扬芳”:中秋时节,菊花盛开,香气四溢。
- “篱下朝来欲破黄”:篱笆下的菊花,早晨似乎要绽放出金黄的色彩。
- “赖得雨荒兼早没”:幸亏雨水稀少且来得早。
- “却能应候作重阳”:使得菊花能够如期在重阳节绽放。
-
修辞手法:
- 拟人:“篱下朝来欲破黄”中的“欲破黄”赋予了菊花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形象生动。
- 对仗:“赖得雨荒兼早没”与“却能应候作重阳”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节令的重视,以及对菊花能够在重阳节绽放的庆幸。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也是重阳节的代表花卉。
- 中秋:象征着团圆和丰收的季节。
- 重阳:象征着登高赏菊的传统节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篱下朝来欲破黄”中的“破黄”指的是什么? A. 菊花凋谢 B. 菊花绽放 C. 菊花变色 D. 菊花枯萎
-
诗中“赖得雨荒兼早没”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雨水充足 B. 雨水稀少 C. 雨水及时 D. 雨水过多
-
诗中“却能应候作重阳”中的“应候”指的是什么? A. 适应气候 B. 按照时节 C. 应对变化 D. 迎合习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比菊花的盛开与凋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节令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唁菊》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节令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