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专复性习为功,千五百年初发蒙。
悦乐已深加不愠,此身与道始流通。
白话文翻译
学习专注于修身与性情的培养,经过千五百年的教诲,初步觉醒。
愉悦深入内心而不感到愤怒,此时我的身心与道理开始相通。
注释
- 学专:专心学习。
- 复性:恢复本性,指回归内心真实的自我。
- 习为功:通过习惯的养成而获得成功。
- 千五百年:指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的传承历程。
- 悦乐:快乐与愉悦。
- 不愠:不生气,不愤怒。
- 此身与道:我的身心与道理。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千五百年”指的是从孔子时代开始,儒家思想已经传承了约五百年。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成为后世修身齐家的重要思想基础。诗中的“道”指的是宇宙的真理与规律,强调个体的修身与道的统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君明,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与理学。其作品多关注于人生哲理和修身养性。他的诗风清丽,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儒家思想再次兴盛的时期。社会对教育与修身的重视,使得个人的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主题。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学习和修身的认识与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学专复性习为功”开篇,直接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与性情的关系。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专心的学习和不断的习惯养成,才能真正达到自我的成长。接着提到“千五百年初发蒙”,不仅表明儒家思想的悠久历史,也暗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
“悦乐已深加不愠”一句,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人通过对快乐的深刻体会,展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说明真正的修身之道在于心境的平和。最后一句“此身与道始流通”,则从个体的修养上升到与宇宙真理的联系,体现出一种对道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专复性习为功:学习要专注于恢复本性,只有通过不断的习惯培养才能获得成功。
- 千五百年初发蒙:回顾儒家思想的历史,强调个人的成长是在历史的积累中获得启迪。
- 悦乐已深加不愠:内心的快乐和宁静已经深入,不再受到外界的影响。
- 此身与道始流通:个人的身心与宇宙的道理开始相互沟通、融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如“学专复性”与“习为功”,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比喻:将学习与修身比作一种职业的努力,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隐喻:通过“悦乐”与“道”的结合,隐喻个体与宇宙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与道德修身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个体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品质,还能与更高的道理相通,达到一种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象征知识的获取与学习的过程。
- 性:指个体的本性与真实自我。
- 乐:代表内心的愉悦与满足感。
- 道:宇宙的真理与规律,象征智慧与理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千五百年”指的是哪个思想的历史? A. 道教
B. 佛教
C. 儒家
D. 法家 -
诗句“此身与道始流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个人的孤独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对外界的愤怒
D. 对未来的迷茫 -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修身养性的主题? A. 学专复性习为功
B. 悦乐已深加不愠
C. 此身与道始流通
D. 以上皆是
答案
- C. 儒家
-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与王阳明的《大学》相对,陈普的这首诗侧重于个人的修身,而王阳明则更强调知行合一,两者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道理,而陈普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修养。
参考资料
-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经典。
- 《大学》:王阳明的思想著作,讲述修身与治国的关系。
- 《宋诗选》:宋代诗人的诗歌集,包含陈普及同时代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