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父自耕田母自桑,受天命与汉同亡。
百年魏晋烟云散,千古隆中日月光。
白话文翻译
父亲在田里耕作,母亲在桑树下织桑。
我们承受着命运的安排,与汉朝一同灭亡。
百年间魏晋的历史如烟云般消散,
而千古以来隆中诸葛亮的光辉依然照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父自耕田:指父亲自己在田地里耕作。
- 母自桑:指母亲自己在桑树旁织桑,意指家庭的辛劳。
- 受天命:接受上天的命令或安排。
- 与汉同亡:与汉朝一起灭亡,指历史的沧桑。
- 百年魏晋:指魏晋时期的历史。
- 烟云散:比喻历史的消逝与模糊。
- 千古隆中:指诸葛亮的隆中,象征着历史的光辉。
典故解析:
- 汉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象征着盛世与衰亡的对比。
- 魏晋:指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常被视为文化与思想的重大发展期。
- 隆中: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象征着智慧与谋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历史沧桑,关注社会变迁,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统一与文化复兴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咏史》是陈普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前两句“父自耕田母自桑”,生动地描绘了平民百姓的辛勤劳作,渗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而“受天命与汉同亡”,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无情,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制于历史的潮流,无法自主选择。
接下来的“百年魏晋烟云散”,诗人用“烟云”来比喻历史的渺小与短暂,显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最后一句“千古隆中日月光”则将视野拓展至更长久的历史,强调了诸葛亮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即使历史风云变幻,某些伟大的精神依然永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历史的复杂与深邃,既有个人的情感表达,又有对社会历史的思考,透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出深刻的历史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父自耕田母自桑:描绘了父母的辛勤工作,体现出家庭的平凡与坚韧。
- 受天命与汉同亡:表达对历史命运的无奈,揭示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的关系。
- 百年魏晋烟云散:百年历史如烟云般消失,体现出历史的短暂与不可捉摸。
- 千古隆中日月光:诸葛亮的智慧与光辉依然照耀,强调了伟大精神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比:家庭生活与历史命运的对比,突出历史的无情。
- 比喻:用“烟云”比喻历史的易逝,引人深思。
- 象征:隆中象征着智慧与谋略,反映出历史的深远意义。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伟大精神的永恒,为人们提供了对于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田:象征着辛勤与努力,反映出普通百姓的生活。
- 桑:代表着传统与家庭,象征着母亲的付出。
- 汉: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消逝,体现出历史的沧桑。
- 隆中:象征着智慧与计谋,反映出人才的价值和历史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父母分别在做什么? a) 织布 b) 耕田和织桑 c) 打猎
- 诗人用什么象征历史的消逝? a) 烟云 b) 河流 c) 山川
- 隆中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战争
答案:
- b) 耕田和织桑
- a) 烟云
- b) 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但前者更关注个人命运与家庭,后者则更突出国家兴亡与个人理想的冲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普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