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鹡鴒翡翠各毛衣,未有丝麻亦衣皮。
白书不冠对妻子,要令天地撤方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鹡鸰和翡翠鸟身上的羽毛衣裳,但我自己没有丝麻做的衣服,更没有皮衣。
我在书上写下的文字不愿意给妻子戴上冠冕,想要让天地之间的界限都消失。
注释:
- 鹡鸰:一种小型水鸟,常见于河岸,象征清丽、灵动。
- 翡翠:一种美丽的鸟,羽毛色彩鲜艳,象征华贵。
- 丝麻:指的是丝和麻的织物,代表着常见的衣物材料。
- 白书:这里指代书信或书写的内容。
- 冠:指代帽子或头饰,象征地位或身份。
- 方维:指天地之间的界限或边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作品中融入了自然的元素,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乙巳年,诗人在邵武和建宁夜晚独坐时写下,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的反叛,展现了他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鹡鸰和翡翠两种鸟类的美丽形象开篇,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它们的羽毛美丽如衣,暗示着外在的华丽,而“未有丝麻亦衣皮”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贫乏与不满。诗人并不在意外表的华丽,反而更关注内心的真实与自我。他认为,书信中的文字不应成为束缚,而应是自由的表达。最后一句“要令天地撤方维”更是带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反叛,渴望超脱出世俗的界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真实的渴望。诗中的意象清新而富有哲理,使人深思,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鹡鴒翡翠各毛衣:描绘了两种美丽的鸟,象征着外在的华丽与美。
- 未有丝麻亦衣皮: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感受,强调了物质的贫乏。
- 白书不冠对妻子:书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身份的界定,强调情感的自由。
- 要令天地撤方维:渴望超越世俗的界限,追求更高的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鹡鴒翡翠”与“丝麻皮”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鸟类的美丽与人的外在华丽进行比较,展现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强调内心的真实与渴望超脱世俗的界限,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鹡鸰:象征清新与灵动,代表自然的美。
- 翡翠:象征华贵与高雅,暗示社会地位。
- 丝麻:代表世俗的物质与庸常。
- 白书:象征思想、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种鸟是?
- A. 鹡鸰和翡翠
- B. 燕子和鸽子
- C. 喜鹊和麻雀
-
诗人的态度是如何看待外在的华丽的?
- A. 非常看重
- B. 不在意
- C. 仅仅欣赏
-
“要令天地撤方维”表达了什么意图?
- A. 追求物质
- B. 渴望自由
- C. 寻求权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陈普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而陈普则突显个体内心的渴望与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