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其二 闺词》

时间: 2025-01-04 11:19:52

指冷玉猊香细。

枕上半抛残髻。

密约已多时,人立小屏空翠。

牢记。

牢记。

只待梧桐月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其二 闺词
指冷玉猊香细。
枕上半抛残髻。
密约已多时,
人立小屏空翠。
牢记。牢记。
只待梧桐月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寒冷的玉制香炉旁,香气细腻而幽远。
我在枕上,半披着散乱的发髻。
我们已经约定了很久,
而我独自立在小屏风后,空望翠绿的风景。
我牢记着,牢记着,
只待梧桐树下的明月落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冷玉猊:冷玉制成的香炉,猊指一种古代的香炉。
  • 残髻:散乱的发髻,指没有整理好的发型。
  • 密约:私下的约定。
  • 小屏空翠:指小屏风后空荡荡的绿色风景。
  • 牢记:深深记住。
  • 梧桐月坠:指梧桐树下的月亮快要落下。

典故解析:

  • 梧桐:古代文人常用梧桐树象征思念与孤独,梧桐与月亮的结合更是增添了诗的哀愁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常以女性视角描绘闺房生活和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较为保守,女性在家庭中多有拘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思念,展现了她们在封闭环境中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寂静夜晚的思念与期待。开篇以“冷玉猊香细”引入,香气与冷玉的结合,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女子半披残髻的形象,展现了她的慵懒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柔弱的美感。“密约已多时”一句,透露出她对某种关系的期待与渴望,而“人立小屏空翠”则表现了她孤独的状态,似乎在等待着某人的到来。最后“只待梧桐月坠”,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梧桐与月亮的意象,象征着她对爱情的期待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女子在封闭环境中对爱情的期盼与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悠远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冷玉猊香细: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玉制的香炉散发着细腻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枕上半抛残髻:女子懒散地躺在床上,头发未整齐,显示出她的心情与状态。
  • 密约已多时:表明她与某人早已约定,却迟迟未能相见,增加了情感的期待感。
  • 人立小屏空翠:她独自一人,站在屏风后,眼前是空荡荡的绿色景致,显得孤独。
  • 牢记。牢记。:反复强调她内心深处的记忆与思念。
  • 只待梧桐月坠:暗示着她在等待某个人的到来,梧桐与月亮的结合象征着凄美的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冷玉猊”比喻为孤独的情感载体。
  • 对仗:如“密约已多时”与“人立小屏空翠”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香气、残髻、屏风、梧桐等意象,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爱情的期待与思念,表达了在孤独中对过往记忆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冷玉:象征着清冷、孤独。
  • 香气:象征着美好与情感的牵引。
  • 残髻:象征着内心的慵懒与无奈。
  • 小屏:象征着封闭与孤独的空间。
  • 梧桐月:象征着爱情的期待与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冷玉猊”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香炉
    C. 一种情感

  2. “密约已多时”表达了什么?
    A. 约定已久但未能相见
    B. 约定刚刚开始
    C. 完全忘记了约定

  3. 诗的最后一句“只待梧桐月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与孤独
    B. 快乐与幸福
    C. 忘却与放弃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温庭筠的《莺莺语》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丁澎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显豪放与洒脱。两者皆在表达对爱情的期待与思念,但风格迥异,前者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反思,后者则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淡愁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李清照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