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游丝
作者: 刘师培 〔清代〕
本是灵和殿树。
又作章台飞絮。
丝影恋妆楼,
不惜韶华迟暮。
春去。春去。
问尔飘零谁主。
白话文翻译:
这本是灵和殿前的树木,
又像章台上飞舞的柳絮。
那丝缕的影子依恋妆楼,
不惜在这韶华的年华中感到迟暮。
春天已去,春天已去,
问你飘零的花瓣,究竟归属于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和殿:清代皇宫中的一座殿,象征着繁华与权力。
- 章台:古代美人相约的地方,常用来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
- 丝影:指飘动的花瓣或柳絮等,形象生动。
- 韶华:指美好青春年华。
- 迟暮:形容时光的流逝,年轻的美好已不再。
- 飘零:形容随风而落,象征着失去和流逝。
- 谁主:问归属,暗含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典故解析:
“灵和殿”和“章台”都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分别代表了华丽的宫廷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场所。这里引出的是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师培,清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是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离去与花瓣的飘零,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如梦令 游丝》借助春天与柳絮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灵和殿树”和“章台飞絮”,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随即,诗人转入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尤其是“丝影恋妆楼”,既描写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了对于逝去青春的依恋和不舍。
“春去。春去。”的重复,不仅加强了春天离去的紧迫感,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可挽回的悲哀。诗人在此不仅在感慨春天的流逝,更是在反思生命的意义。最后一句“问尔飘零谁主”,则是一种哲理性的追问,似乎在询问:我们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中,到底归属何方。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流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本是灵和殿树。:开头点明了背景,设置了繁华的宫殿意象。
- 又作章台飞絮。:将春天的景象与飞舞的柳絮结合,传达春天的生机。
- 丝影恋妆楼,:描绘出花瓣轻轻飘落的场景,寓意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不惜韶华迟暮。: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珍惜,感情愈加浓厚。
- 春去。春去。:强调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紧迫感。
- 问尔飘零谁主。:在感慨之余,发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春天的象征,生动形象。
- 拟人:将丝影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使得读起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引子,探讨了青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和殿树:象征着繁华与权力。
- 章台:象征着美好爱情的寄托。
- 丝影:象征着青春的易逝与美好回忆。
- 韶华:象征着年轻与生命的美好。
- 飘零:象征着失去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和殿”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权力与繁华
C. 爱情与思念
答案: B -
“春去。春去。”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A. 增强节奏感
B. 表达时间流逝的无奈
C. 描绘春天的景象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丝影”最可能指代什么?
A. 飞舞的柳絮
B. 夕阳的余晖
C. 清晨的露水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似,均以“梦”为主题,通过对时间与爱情的思考,展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的《定风波》则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体现出不同风格的情感表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刘师培研究》